我院特聘导师共话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2020-05-29 发布人: 字号: A A A

       5月27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闭幕。我院多位特聘导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发展繁荣文化艺术建言献策,现与大家共同分享导师们的提案议案。

       叶小钢(我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亟待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文化传播

       每一次灾难性瘟疫爆发都会带来人类文明秩序的重组,更是推动世界运转、形成秩序重组的强大隐藏力量。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七年来理念践行取得了卓著成绩。要实现人类社会长久的和平稳定与和谐发展,尤其是后疫情时期,迫切需要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化传播。一是继续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系;二是加强思想蕴藉的精品文艺创作,讲好人类共同命运故事;三是立体书写描绘思想,兼顾良效多重视角;四是加强全球化命运共同体网络平台建设,实现话语共振传播;五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文艺创研机构,持续推进文化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符合中华民族长期和平发展的需要,又符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与利益,既会为中国又会为全人类带来福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大趋势,是不可遏制的光明力量。在当下后疫情时期,采取策略、有效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中华民族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均具有迫切的、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无论经历多少冷寒黑暗,阳光终将普照大地。

       许江(我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加强社区美育建设

       美既是人类独特的智性方式,又是每个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根基。美育是有关美的智性教育,是对人心灵的一种孕育,也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素质教育、行为教育。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各地艺术家及专业院校面向社会开放艺术专业通识课程,开展网上展演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抚慰了人们在疫情期间浮躁的心。在此,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艺术教育和社会美育的重要意义。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美育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美育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从而在践行社会美育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引领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向美的风尚。社区美育作为打通社会美育的“最后一公里”,应当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此,我呼吁结合当前疫情带来的社会、人们交流方式的变革,提议从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来推动社会美育的发展。

       潘鲁生(我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因地制宜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是传统文化资源的富集地,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发挥乡村的文化生产力,在创意经济、体验经济潮流中发挥好乡村文化的资源禀赋,增强内生动力,实现文化创富、文化致富,这也是一项绿色生态的环保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尊重乡村文化价值、发挥好乡村文化作用非常重要。其中的关键就是真正使农民成为乡村文化产业的主体,不是在产业链末端的打工者,这样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乡村的优秀文化传统,也真正由“人”的提升而实现“乡村”的振兴。这也因此涉及到乡村的自我“造血”能力。

       从调研情况看,尤其需要加强农民在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新和规划发展能力。无论是手工艺生产还是乡村旅游,如果各家各户分散经营,很容易碎片化、同质化,难以形成品牌和集群,市场影响和抗风险能力都较弱。如果政府加强对产业源头的规划帮扶,通过高校、文化研究机构、专业设计机构等对接支持,将大大提高农民的经营发展水平,增强“造血”能力。

       吴碧霞(我院特聘导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确保在线教育行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教育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民众关注的焦点。虽然在线教育具有很强的互联网产业属性,但本质仍是教育。因此,在线教育平台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守教育法规,承担教育义务,履行教育责任。

       我建议,首先要积极修订和完善涉及教育、互联网和文化传播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出台专门针对在线教育的管理办法,确保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和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加强在线教育市场监管。建议由市场监管、教育、互联网管理等多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的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审查管理机构,加强对在线教育平台的资格审定与内容管理,进一步细化监管标准、程序,统一标准,在开办资质、运营、服务质量、师资准入、内部管理、收费标准各个方面,构建紧密衔接的监管制度体系。推出线上教育黑白名单制度,根据督查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开,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最后,建议市场监管、教育、互联网管理等部门要积极引导在线教育行业协会提高自律水平,充分发挥在线教育行业协会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范迪安(我院特聘导师、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用艺术创造的实践参与“决战决胜”的伟大斗争

       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是新形势下的“中国时间”和“中国主题”,也是中国文艺创作的时代主题。“决战决胜”的目标和任务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排除万难、朝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闪耀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光彩。生逢这样的时代之中,我深感作为文艺家应该积极投身时代洪流,把握时代提供的机遇,通过艺术实践,参与到“决战决胜”的伟大斗争中。

       基于此,我认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一是要关注现实、深入生活、贴近人民。只有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真情实感,找到艺术表现的视角,形成艺术创作的构思。“决战决胜”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让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凝聚磅礴精神力量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要用艺术才智服务社会,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建设美丽中国,都需要艺术的营造装点和提升,我们要瞄准人民所需、现实所需,把艺术创意设计的着力点更多地导向振兴乡村经济、活化文化遗产、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让艺术创意设计在“决战决胜”中起到活力作用。

       吴为山(我院特聘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制定美术馆藏品定级标准

       近年来,我国美术馆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呈现繁荣景象,藏品数量快速增加。然而,与日渐丰富的藏品资源形成反差的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至今尚无出台统一的美术馆藏品定级标准,给美术馆藏品的科学保护和规范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尽快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美术馆藏品定级标准,明确不同级别藏品的划分依据和具体要求,完善美术馆藏品管理基本制度体系,提升美术馆藏品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二是在美术馆藏品的级别划分上,可参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将藏品分为珍贵藏品和一般藏品,定级的标准则应着重考虑“作者”和“作品”两个核心指标项;三是美术馆藏品定级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慎重对待,国家文化行政部门可组织相关专家,根据美术馆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美术馆藏品特性深入分析、研究,提出美术馆藏品的定级原则和定级标准。

       盛小云(我院特聘导师、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高手在民间,更多关注新文艺群体

       新文艺群体已经涉及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他们也督促着体制内的文艺工作者不断精进。然而不可避免的是,群体内鱼龙混杂的现象也随之产生,对其组织体系的监管和导向的正确引导十分必要。高手在民间,让新文艺群体有家可归、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他们才能更有效地投入到国家的文化事业建设中。

       虽然在公众视野下的新文艺群体光鲜亮丽,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众多困难,呈现散、小、弱的势态。此时,扶持和鼓励就显得非常必要。除了可以选择提供经费资助和评定职称外,也应建立相应的联盟为新文艺群体提供互相交流、跨界联合的平台。

       以苏州新文艺群体联盟为例,联盟成立一年来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参与者的好评,联盟内包括了曲艺、手工艺、设计、书画等各类文艺工作者,不少人通过平台达成合作,建议这一做法可以推广至全国。

内容来源 | 新华网、中国音乐家协会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刘怀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