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屹: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22-07-04 发布人: 字号: A A A

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道路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李屹

2022年5月22日,中国文联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中国文联在北京召开理论研讨会,重温《讲话》的深邃思想和宝贵精神,准确领会和把握党领导百年文艺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及当代价值,更加主动更加科学地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始终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80年前,在抗日战争硝烟弥漫、中华民族正处于极端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艰苦探索中,在系统总结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文艺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发表了彪炳史册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矗立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光辉灿烂的丰碑,指引着无数进步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沿着党的文艺路线笃定前行,为我国革命、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而独特的历史贡献。80年来,我们党始终高扬《讲话》精神的旗帜,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鲜明主题,努力奋斗、艰辛探索,成功开辟和形成了充满活力的中国现代文艺发展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滚滚洪流注入了强劲的前进动力。今天,我们重温和弘扬《讲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满腔热情地沿着党领导的文艺发展道路砥砺奋进、阔步前行。

一、深情回望历史,科学深刻认识《讲话》的经典价值和卓越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次全面、系统、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领导文艺发展的政策主张,从根本上阐明了革命文艺的方向、道路、性质、功能和作用等原则性根本性问题,奠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的基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划时代的经典文献,至今仍然绽放着无穷的思想光芒和真理力量。

——《讲话》充满了科学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讲话》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艺思想,同时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文艺现象和文艺工作,在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以及内容与形式、继承与革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文艺批评的标准、党的文艺政策等一系列问题上都予以辩证统一的阐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标志着我们党比较完整科学的文艺思想体系的形成。

——《讲话》充满了人民性,充分彰显了唯物史观的理论穿透力。《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明确了革命文艺的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同时从方法论上指出了“如何为”的前提和途径,正如中国文联原主席周扬所说,“它最正确、最深刻、最完全地从根本上解决了文艺为群众与如何为群众的问题”。《讲话》不仅从理论上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的人民性思想,也在实践上确立了人民文艺的主导地位和基本准则,成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线和核心命题。

——《讲话》充满了实践性,开辟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天地。《讲话》要求文艺工作者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社会生活的唯一创作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呼唤革命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肩负起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使命,从而激励这一支“手中拿笔的队伍”踊跃投身时代洪流、深入人民生活,创作出一大批经久不衰、深入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开辟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和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的广阔道路。《讲话》“并不是要我们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写哲学讲义”,而是始终贯穿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论品格,正如英国学者戴维•莱恩所说,“延安《讲话》被证明具有一种生产力”,犹如精神灯塔指引革命文艺繁荣发展,使之成为鼓舞群众斗志、凝聚人民力量、促进民族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讲话》充满了开放性,指引着社会主义文艺实践不断丰富发展。《讲话》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同时,紧密结合文艺的规律和特点,批判继承中外文化艺术遗产,充分体现了其理论的原创性超越性、思想的先进性鲜活性和实践的人民性指导性。中国文联原主席郭沫若曾用“有经有权”评价《讲话》,《讲话》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其“活的”思想灵魂和总体精神深邃厚重、影响深远,经受了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得以丰富发展,至今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回首80年,并由此上溯至我们党成立以来的100年,从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文艺大众化运动,从苏区红色文艺到延安革命文艺,从左翼作家联盟到全国文联的成立,从迎来改革开放文艺春天到努力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我们党始终大力培育、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提出适应时代变化的科学的文艺理论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谱写了我国文艺发展史上一页页的辉煌篇章,承担起文艺为民族铸魂、为时代立传、为人民塑像的神圣使命,续写着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文艺的光荣与梦想。

二、把握时代方位,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重大判断和重要思想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时隔7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既在思想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基本原则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结合新时代文艺实践进行了一系列原创性发展,树立起当代中国文艺发展道路上又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其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全面深刻阐述了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文艺与市场、文艺与世界、文艺与社会、传承与创新、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从源头上回答了关乎文艺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向性、基础性、战略性问题,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铸就新时代文艺新辉煌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经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内在规律,深刻阐明了我国文艺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特质,把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认识提升到全新的高度、拓展到崭新的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为我们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道路锚定了光明航向。

第一,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正确的文艺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100年来,中国文艺在艰难曲折、探索实践中不断形成、完善、发展的历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艺发展道路,始终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所必须坚持的唯一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从价值原点和实践基点上深刻阐明党的领导与文艺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党和文艺的关系就能得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党领导文艺的价值遵循。但党领导文艺绝不是发号施令,绝不是随意干预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两条实践原则: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我们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广泛团结凝聚爱国奉献的文艺工作者,实事求是探索符合文艺规律的领导方式,与时俱进制定党的文艺路线和方针政策,不断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第二,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文艺思想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由中国文艺发展道路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旗帜和灵魂,贯穿其中的文艺创作、文艺评价、文艺鉴赏相关原理和方法,揭示了文艺活动的审美规律和美学规律,为做好文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百年文艺发展道路,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力量。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寻找时代的真谛,而不是把自己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文艺发展道路提供了充沛的思想源泉。中国文艺发展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系统准确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真理之光引领文艺前行方向。

第三,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确保文艺人民立场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也是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高尔基说:“人民不仅是创造一切物质价值的力量,人民也是物质精神的唯一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无论就时间,就美还是创造天才来说,人民总是第一个哲学家和诗人。”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人民既是“剧中人”“剧作者”,也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文艺创作提出的新要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以正确的导向促进文艺健康发展。

第四,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道路,必须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确保为时代放歌不走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艺作为无言之教、无声之化,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00年来,中国发展历史进程中每一个重要时期,都有标志性的文艺作品激荡人心、引领风尚,都有响亮的文艺声音振聋发聩、激浊扬清。文艺具有认识属性。画家刘文西说过:“一位优秀的艺术家首先要成为一个思想家,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时代放歌,就要以文艺的独特形式洞见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洞见中国历史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文艺具有审美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反映现实生活是文艺的重要使命,也是文艺为时代放歌的集中体现。广大文艺工作者应珍惜珍视伟大时代、自觉扛起崇高使命,用文艺反映历史巨变、描绘精神图谱,奉献出同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国家相匹配的精品力作。文艺具有价值属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决定文艺性质方向的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无论是毛泽东提出的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邓小平提出的“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文艺创作作为“诗意的裁判”,要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用栩栩如生的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使经典形象成为我们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

第五,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道路,必须礼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确保文艺创作固本开新、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文艺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肇始于过去,积蕴于现在,影响着未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宝藏。所谓“固本”,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基因,守住生生不息的历史变迁中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传统文化只有与文艺创造力相结合,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文艺工作者只有把创新精神贯穿于文艺创作生产的全过程,才能不断拓展文艺发展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也进一步强调,“一切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因此,内容与形式相融合对文艺发展同样重要,离开生活之源、人民创造的所谓创新,是不可能广为流传的。在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二十四节气、中国结、迎客松、折柳寄情等传统隽永的意蕴,通过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匠心独运地呈现出来,美轮美奂、直击人心,向世人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就是很好的例证。创新正是在对以往历史传统的传承和优秀文化遗产的滋养中,对已有民族形式和艺术精神的弘扬中,在对本民族人民创造乃至人类文明创造的继承、批判和超越中实现的,进而发出时代的新声。

第六,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道路,必须汇聚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磅礴伟力,确保文艺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凝聚爱国奉献的文艺工作者,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学家、艺术家。”文艺作品是经过创作者的生命体验而形成的情感化的客体,若没有主体的创造性劳动和艺术化表达,也就谈不上文艺创作。100年来,党领导中国文艺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队伍建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指明了努力方向。文艺工作者的学养、修养、涵养与其创作成就密切相关。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作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为我们最广泛地团结文艺人才,把“做人的工作”和“推进文艺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履行文联职能提供了实践遵循。

三、立足职责定位,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赶考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用“两个优势”对文联组织的本质特征、地位作用和根本任务等作出了新概括,明确要求“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发挥文艺界人民团体的专业优势,指导文学家、艺术家提高专业水平”。“两个优势”的重要论述,饱含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联组织的明确要求和殷切厚望,既与我们党对文联组织的定位、要求一脉相承,又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高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地为文联组织“干什么、怎么干”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文艺文联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将“两个优势”转化为推动新时代文艺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文艺赶考之路。

第一,持续有力加强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思想之旗、精神之旗,也是指引我们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的思想旗帜。我们要结合党领导文艺的生动实践、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系统准确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方向和发展道路。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宣传阐释,制定五年规划,分专题分领域召开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开展重大课题攻关,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学习研究,为文艺界思想政治引领提供坚实有力的理论和学术支撑。同时以思想政治理论为主体,持续完善教育培训这一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进一步加大对新文艺群体及中青年、基层一线文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培训等多种教学模式,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贯穿到文艺创作生产各环节,用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淬炼思想、引导创作。

第二,聚焦聚力“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文联的政治任务,是新时代文联组织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认识、把握、落实文联“十六字”基本职能的精髓所在、关键所在。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关键在人、在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我们将继续把“做人的工作”突出出来,进一步健全文艺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创新文艺人才评价、激励与保障机制,发现、培养和集聚一批德艺双馨、成就卓著的知名艺术家,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的权威理论评论家,一批敢于担当、勇攀高峰的中青年文艺骨干,一批脚踏实地、潜力充沛的“文艺两新”人才,构建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梯队衔接的新时代文艺人才体系,不断夯实繁荣新时代文艺事业的人才基础。遵循文艺工作特点规律,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和艺术个性,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生活上关心爱护,切实把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的文艺家、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团结凝聚起来,听党话、跟党走,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第三,用心用情推动文艺创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殷殷嘱托“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我们要坚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努力破解制约文艺创作质量的关键问题,既解决好文艺作品“有没有”“多不多”的问题,更解决好“优不优”“精不精”的问题,推出更多优秀原创新作。我们将通过进一步提升文艺创作的组织化程度,广泛开展研修培训、采风实践、选题策划、创作扶持、艺术交流等活动,着力加强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以重大示范性创作项目引领文艺创作整体繁荣,不断推出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切实把高质量作为衡量文艺作品的标准,创新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及时开展专业性、权威性、引导性强的文艺评论,共同推动文艺事业从“高原”到“高峰”的新突破。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我们将精心组织实施“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重大主题活动,集中推出一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新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组织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引导性示范性强的主题文艺活动,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伟大成就和精神气象,以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奏响新时代颂歌。

第四,合力推进文艺行风建设。文艺行风是全行业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也是文艺工作者思想境界、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的整体反映,直接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我们要把文艺界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引导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弘扬正确的创作观和健康的审美观,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追求崇德尚艺、引领社会风尚。坚持把教育、引导、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等各个方面贯通起来,发挥中国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行风建设委员会的基本职能和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制度,探索建立完善各艺术门类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为守则和自律公约。坚持立破并举、综合施策,积极参与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力量和标杆作用,树立文艺界良好口碑和文艺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积极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第五,有效创新文联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文联的“组织优势”,遵循群团工作特点,加强各级文联特别是基层文联组织建设,提升文联组织覆盖的广度和效度,通过完善上下联通、同向发力、优势互补的“全国文联一盘棋”格局,密切党和政府与文艺界的联系沟通,推动文联群团组织功能落实落地。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工作覆盖,创新开展各种文艺活动,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增强文联组织活力、向心力、吸引力和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发挥文艺界人民团体的“专业优势”,更加有力地推动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更多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充分发挥高质量文艺作品和高水平文艺工作者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推动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文艺评价体系建设,在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行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激发凝聚起文艺战线的磅礴力量。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坚信延安文艺工作者们“一定能够创造出许多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的作品,一定能够把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全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一个光辉的新阶段”。今天,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继承和弘扬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努力铸就中国文艺新辉煌!

*文章刊发于《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6期

*本文为作者在中国文联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主旨讲话,发表时有修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