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谈“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16-03-14 发布人: 字号: A A A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我院特聘导师,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许江接受了《钱江晚报》记者的电话专访,就本届两会热门词汇“工匠精神”、“自媒体”、“创新精神”等发表了个人看法。以下是许江与记者间的对话:

谈网络暴力治理

钱江晚报:您觉得目前自媒体管理有什么问题?

许江:现在网络暴力越来越多发,有些人利用公众机构、知名人士来恶意炒作,博取名声,有的造谣污蔑,传递虚假信息,扰乱社会情绪,对相关单位进行污蔑,对个人构成人身攻击,除了这些行为人本身的原因,网络管理也是个很大原因。我觉得应该好好治理,像治理环境污染一样治理网络暴力。互联网不是荒原,它是社会的缩影,应当有组织,不可以任意造谣滋事污蔑他人,越是自由的空间,越是要担负责任。现在,关于自媒体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就好像我们已经有了一条高速路,但没有交通规则,所以横冲直撞,经常出事。

以法律抵抗网络暴力

钱江晚报:对于治理网络环境,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许江:这次两会我也准备了一个建议,就是关于这方面的。我建议应该迅速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实名制。比如要开自媒体,就要把个人信息网络都联在一起。另外,还要有一个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如果出了事,网络传媒作为平台提供者也应负有责任。现在,这个渠道几乎没有。看起来似乎很公平,他写你也可以写,但受害方是很无奈的、被动的、受伤害的。

谈匠人精神

钱江晚报:现在有一个热词“工匠精神”,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您如何理解?

许江:长期以来,我们学校提倡的是“哲匠精神”,就是像匠人一样劳作,像哲人一样思考,因为美术学习,归根结底就是通过一门技艺的学习,了解创造的本质,才能够把生命中蔽藏的创造特性发掘出来。它本质上是工匠,但是,这个工匠不是纯技术性的工匠,而是有创造能力的,有批判精神的,有使命担当的,有哲学思考的,是有诗性品质的,所以我们讲要“劳作上手,读书养心”。

钱江晚报:您觉得艺术上的“工匠精神”和企业讲的“工匠精神”有什么相通之处?

许江:他们有共通的东西。工匠有个基本特征,就是在劳作本身能获得一种满足感,在满足的一刻是和钱没关系的,感觉到的是一种深深的发自身体内部的充实,这是真正的工匠精神。一位诗者创作,一位画者画作,虽然通宵达旦,但和作品完成后的满足感相比,这种劳累算不了什么。这种工匠精神,是一个普遍根本的特征,要达到这种特征,有很多精神的东西。所以,当我听总理念到这个词的时候,我觉得很高兴,因为点到了本质——我们需要弘扬这种工匠精神。

许江在创作中思考

谈原创精神

钱江晚报:现在随着网络的发达,高校里的学术腐败现象经常被曝光。对此,您怎么看?

许江:你说的实际上主要是论文抄袭现象。确实,不仅是高校,随着数字化的日新月异发展,快捷工具越来越多,经常会造成这种可能性。很多资料网上搜一下就有了,很多图像广泛传播,有的就会很轻易的随便使用。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学者,他是不允许有任何这方面现象的,他自己也罢,他的团队也罢,他的学生也罢,都不允许。高校对腐败绝不容忍,抄袭模仿是绝对不支持、不同意的,因为美术学院是对创造性的施教。这是个人品的问题,是根本价值观的问题。

钱江晚报:从抄袭这种现象看,我们是不是缺少一种原创精神?

许江:原创精神需要长期培养。开会时,有一个代表说到,我们在互联网上应用的多,但是技术创新比较少,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像德国人的厨房,菜刀有十几把,切洋葱的绝不切肉,切大条的绝不切肥肉;为了吃一根芦笋,发明了一百多种工具。他们是一个善于创造的民族,下了很大功夫,而我们就一把菜刀,什么都切。

我们相信很多看不到的技术,人家相信可以标准化的东西,这个就是民族性的差异。所以,这种特点之下,我们要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原创精神,标准体系。原创的精神是和生活经验、生活方式有着根源的联系。所以我说,马桶盖中国人是很难发明出来的,因为中国人使用马桶还没多少时间。德国人的厕所马桶上都贴着“请男士蹲下来方便”,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其实,一个好的设计就是一个好生活的提案,而好生活的提案是建造在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解放之上的。

来源:钱报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