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设计中的审美乱象
发布时间:2016-03-22 发布人: 字号: A A A

近日,我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以设计领域为例,谈到中国的审美乱象问题,随后把北欧设计作为对应物,提出设计不仅仅只是设计师在实现自我个性化,更为成功的设计是能够建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审美共同意识。以下为冯骥才在采访中的谈话内容:

当代设计已经走到了它的十字路口。这个十字路口一条经线,一条纬线,经线是竖线,竖线实际就是历史,就是时间。我们的设计从古代到近代到当代,当走到现代的时候我们无路可逃,中国的现代性出了问题,我们不知道中国的现代性是什么,我们好像只有抄袭,进入一个怪圈,连感觉,连思维都要跟西方对位,在东方、西方各种成熟的设计中,没有自己的位置。我们正好在这样的一个十字中间点上彷徨,找不到出路。

设计师丹尼尔有句话,他说人的一切全是设计出来的。我们屋子里的一切,衣服、笔、话筒、灯光、建筑、室内装修、照相机、闪光灯……我们好像是被动的,同时我们又在挑选,越是到了一个商品世界里来,设计越重要。因为它既是产品的工具,也是消费的工具,更是促销的工具。如果我们的设计有了问题,我们的生活就会出现问题,继而审美也跟着出现问题。炫目、虚饰、浮夸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在这样一个审美环境中,逐渐矮化了自我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的审美独立起来看,现在是低谷,我们不像明代那么清晰,也不像唐代那么清晰,甚至不像乾隆时,马背民族进入了汉文化的时候,那样的审美也没有,我们充满了乱象。

我们的设计怎么走?我想必须要找一个对应物,这个对应物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北欧。如果我们今天到北欧,到斯德哥尔摩(瑞典首都)也好,我们到北欧的各个国家去看,会发现北欧的审美非常清晰,它基本是直线的为多,很少人工的雕饰,木头用原木,能闻到木头的气息,当然有一个环保的概念在里面。如果你没去过北欧,到宜家看看就知道北欧的审美,北欧所有的设计师以这个审美为主。

北欧没有受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主义的影响,它没有包袱,它的历史上就是伐木、渔猎生活,简单、简朴的生活。简朴是它自发的一种审美样式,它比任何中欧国家、南欧国家更接近现代简约的要求。这种审美的完成使我真心佩服北欧人,很了不起。它需要设计家的共同的自觉,还需要所有的北欧人都得认可才能成立,这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广泛的高素质的文明社会。一个设计家完成自己是容易的,因为你充分地个性化就可以完成自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完成一个地域、一个民族的审美是难的,因为它要有一个共同的自觉。所以,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共同的自觉。

来源:新快报

导师简介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花的勇气》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作品《挑山工》《花脸》《珍珠鸟》《刷子李》等已经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