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动态 | 徐沛东:继承优秀中华民族文化,是每个华夏子孙的责任
发布时间:2018-01-11 发布人: 字号: A A A

1月6日下午,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沛东在青岛市即墨区经济开发区科创中心报告厅,带来了精彩讲座。

徐沛东讲座现场

如何理解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述了自己的往事。他说自己是在文学艺术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的。在他的知青时代,文学艺术带来了精神享受,锻练了人生品格。总书记曾在全国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文化高度交融,如果自己的文化方向迷失了,即使经济再发达,将来也是危险的。因此,保留我们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自信来自于对优秀中华文化的继承。所谓继承,是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尊敬,这是每个华夏子孙的责任。我们有责任继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而不被外来文化所冲击。同时,我们还应该有创新的勇气和创新的本领,发展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文化自信。

现场听众认真聆听

如何理解文艺创作的继承与创新

艺术发展一定是人性的、科学的。所以文艺的特点,首先要尊重规律,其次要勇于创新,不能墨守成规。不管是表演者、演奏者还是创作者,每个行当都要遵循同样的规律。

艺术创作贵在创新,既要提防死板的“学院派”,也不要迎合,迎合带来的恶果就是作品浮躁、没有深度,不能感动人。

继承与创新,永远是文艺创作两个不可或缺的方向。没有继承,优秀文化是留不下来的;没有创新,文化则不可能发展。继承和创新都不能偏废。

创作者还要培养本身艺术之外的修养,得有知识、有认识、有高度,才能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是鲜灵活现的,是有生命的。

创作者要有工匠精神,“手艺”要好,基本功要扎实。灵感不可能一下就能转换成作品,有过硬的“手艺”,才能随心所欲地为思想和精神服务。

 《我热恋的故乡》是我的成名曲,它的音乐语言是民族的,是我从河北梆子中获取了元素,把它变成了我的东西。大部分中国歌曲讲究一种韵律的平衡,而这首歌曲在当时打破了这种平衡,这一点是我从西方音乐中借鉴而来的。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歌曲出来以后,很快被老百姓喜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