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四期李艳:舶来品与国粹的脂粉对话
发布时间:2016-05-20 发布人: 李艳 字号: A A A

在刚刚结束的2016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艺术类别设置模特与礼仪、戏曲表演的比赛。我院中青四期校友、广西艺术学校科研评估办副主任李艳在观看了广西赛区的比赛后,从礼仪、戏曲谈起,对中西文化、传统艺术与时尚艺术进行研究和比较,对未来艺术教育的方向进行探索:

舶来品的时尚与激情---模特与礼仪

三十多年前,当时装模特这一舶来品进入中国的时候,为我们生活中的视觉感官带来的那份冲击力还被很多人记得。尽管新世纪已经走进了第十六个年头,但当青春年华的男生、女生们身着泳装展现最真实的体型时,那种无可抗拒的朝气蓬勃、迷人性感,仍然是许多摄影爱好者镜头的焦点。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模特与礼仪赛项是艺术类别中,参报学校、报名学生、奖项设置最多的一项。

可以想象我们眼睛的世界何其广阔:每天新闻画面中,我们的国家领导人每一次出现时,百姓都会被他们的着装、仪态吸引,时刻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国家领导人的礼仪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雄厚底气;再看看我们追逐的文体明星们,每当电视中出现的红地毯,他们的妆容、服饰代表着他们将要引领的精神面貌,礼仪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修养;回过头洞察一下我们自己,出行、访友、工作与学习的场合,穿戴整齐、举止得当不也是几千年来我们以礼仪之邦自居所要求的最基本条件吗!礼仪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模特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每一个人。

启人心智的传统国粹---戏曲表演

在我们的城市建筑相同化、语言近似化的现代,如果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历史痕迹,除了品尝当地的美食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听一听地方戏。中国戏曲内涵深厚、形式唯美。戏曲之所以是中国国粹之一,是因为在戏曲的世界里,既有触动人性的故事叙述,更有唤起我们童真与思亲的乡音。这个“音”可以是旋律,还能够是语言,它衬托出浩瀚的中华文学。

不同于一些戏曲票友比赛,判断一位戏曲学生是不是苗子要先看少年时期的启蒙,戏曲中的《四功》、《五法》是评判的标准。唱、念是不是字正腔圆,做、打是不是符合中国思想中的“圆”、“倾”。正是在这些几近苛刻的要求中,中国戏曲舞台上才成就了许多名角、大师,以戏曲的名义讲述了中华千年来的故事。

虽然,参加戏曲表演比赛的学校与学生不多,但是也非常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与专家的欣慰。粉墨后的历史与传说人物——林冲、孙玉姣、刘三姐等在舞台上由少年学生演绎,让人看到了传承工作的落实,让人们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出现的希望而动容。通过学生的表演,他们身上展现出勇挑传承重任的信念是那么坚定和义无反顾,也同样折射的是家长对中国戏曲的认知与信任。这种精神上的鼓舞在时下出现的非常适当与及时。

中国的戏曲从表演到旋律讲求“美”字:扮相要美、声音要美,就连说话、字与词的连接都要给人美的感觉。在广西赛区,花灯剧种的彩调剧则受到非专业学校的青睐,旋律与唱词朗朗上口,加以扇子、手绢进行舞动,接近广场舞文化的形式很容易唤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这种推广戏曲的契机应该引起教育界、艺术界的重视,毕竟,多发现引起人们喜爱戏曲的机会,就多一分挽救戏曲事业的生机。


源自西方的模特职业像一杯红酒,创造人们对外来文化的好奇与窥探;而中国独有的戏曲如一杯清茶,挽留国人对自家文化的珍惜与恪守。

为中职院校的学生们举办的模特、戏曲比赛,让人亲身感受到时尚与传统的巨大不同。当激情与柔美相聚一起时,抗拒不了彩妆舶来品贴进生活以及牵引着人们追求流行的热情;而每遇中国戏曲的活动,唯美的粉墨装饰下,虽然掩饰不了一些落寞、伤感、危机,但是,戏道育人,真的不孤!

我们的艺术教育需要两者并存,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在时尚中缅怀传统精华,在传统中搜索时尚亮点。

※文中图片由广西艺术学校提供


校友名片

李艳,笔名梨衍,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四期校友,国家一级演员,广西艺术学校科研评估办副主任,广西杂技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杂技节目《青花瓷·蹬技》;魔术节目《春·变伞》系列。2010年获意大利国际魔术大赛亚军,论文《浅析角色定势影响对杂技情境化的作用》《需要建立中国杂技的艺术评论》曾获第七、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理论作品奖优秀论文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