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 | 中青九期红袖:《弘一法师》与《情人的血最红》(下)
发布时间:2018-01-03 字号: A A A

白驹过隙,2017年已经过去;似水流年,2018年悄然到来。为此,研修院特向校友约稿,盘点大家在过去一年的收获、感想和体会,展望未来,携手铸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本文上接 → 我的2017 | 中青九期红袖:《弘一法师》与《情人的血最红》(上)

《情人的血最红》:不负如来不负卿,乱世英雄乱世情

去年是秋瑾与徐锡麟殉情兼殉国110年,《情人的血最红》入选第八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和第四届北京当代小剧场戏曲节。

2017年9月16、17日,南锣鼓巷戏剧节

宋宝珍:话剧民族化一定要学习戏曲的精华,一个空的舞台却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一百多年前的事,曾经有人为了民族的复兴慷慨就义。

卢雪文:话剧的道白和戏曲的道白转换得很自然,这个风格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也许会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

康丽雯:喧嚣热闹中,一些人做着安静的事。看电影的人不多,看戏的人更少,但它的艺术价值太大了。

张军:这是我所见到的所有戏剧形式的独一份,它会有争议、会有误贬。它只属于小众,但却是高傲的小众。

聂荣志:每个人活脱脱的有特点,都很酷得有范儿。秋瑾情感矛盾的爆发力不亚于安娜·卡列尼娜,徐锡麟身上还有一种人神共存的民族魂,只能仰视。

徐东生:一个字——狠!

何嘉月:她的戏剧信念像把锃亮的银枪。在戏曲与话剧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早也走的远。

2017年11月7、8日,当代小剧场戏曲节

《因为敢爱所以敢死》:红袖的个人风格越来越强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话剧与戏曲互相渗透,用戏曲弥补话剧的缺憾,给予话剧丰富的补充。

洪业:以灰色冷峻平静的基调表现徐锡麟、秋瑾两位烈士的热血、浓情和牺牲,很有感觉!对题材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戏剧表达是小剧场戏剧的意义和价值,红袖找到了。

张原:她对于历史人物的探索以及对于这类题材的创作令人尊重,支持这位一直给我们书写着历史之美的导演的作品。

北北:果然是部跨界融合剧,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有了铁血丹心的徐锡麟,才有鉴湖女侠秋瑾。舒缓的《梅花》响起顿觉柔情万丈,应了“因为敢爱,所以敢死”。幸福来得如此不易,今天的人儿要珍惜!

驯鹿望月:话剧与戏曲的跨界呈现,得益于对戏曲的熟稔与真爱。那首《梅花》贯穿始终,若在以前会惊出一身冷汗,女权者背后的与徐锡麟的情与爱,有着不同以往的呈现与人性思考。

刘公子:最喜欢的是演员的念白,还有那首《梅花》:“梅花坚韧象征我们,巍巍的大中华”。

李轻侯:此前都是从革命角度切入秋瑾,这个剧从爱情角度让人看到徐锡麟和秋瑾“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抛头颅、洒热血”的深刻缘由。

侯小毅:那一代人是中国最后的贵族,贵族绝非腰缠万贯的土豪而是腹有万卷诗书的英雄儿女,四亿人里只有那么几个在抗争。

俞梅荪:爱情作为点缀,增色生辉,没有冲淡革命。

李继罡:秋瑾是一个做自己的女人,但听到徐锡麟被杀害的消息后仓促起义,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呀,超越所有的苍白。红袖用她的执着和积淀雕琢出我心目中的秋瑾,感谢之余更多的是一种神奇。

张敏:她得知他失败了,明知自己会失败也一定要起义,她就是去赴死。当今中国,大制作已经成为文艺消费习惯了,其实对于戏剧来说,越是简单的形式,越能体现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表演张力,越会震撼人心。

Mark:京剧与话剧结合,没有字幕,静下心来感受他们的传奇。

塔姬:无布景,无道具,无伴奏,无字幕,就是导演也朴实无华。

郭秋玲:有扎实的戏曲功底,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头一次看这种形式的小剧场,独一份!

张赢:独树一帜。

王青:纯戏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李晴:感谢您给我们带来这么特别的主题,果真是孤傲的小众主题。观看了一场很特别的演出,话剧对白和戏曲唱词无缝对接。

赵朕涛:中国戏剧的民族化和中国戏曲的现代化举步维艰,不得不给您一直以来的探索和坚持点个赞,您的思考和努力会给中国戏剧填之一个有力的台阶。

齐齐:我是一个小朋友,我觉得您的东西好纯粹,纯粹然而极富情感。我其实不太能理解,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精神,与其他剧的不同。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不做第一只做唯一,一意孤行行者无疆。赏山花烂漫,芳草天涯;看夕阳西下,潸然泪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