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印象 | 海外四期陈涌泉:家国情怀与民本意识
发布时间:2018-04-12 字号: A A A

近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详细、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四期、海外四期校友、国家一级编剧陈涌泉的创作思路,以及他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意识,现编辑转发如下。


家国情怀与民本意识:陈涌泉剧作的思想性与文学性

当代著名剧作家陈涌泉创作了数量颇丰的优秀剧作,这些剧作,几乎囊括了全国的各类戏剧奖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作品蕴含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注现实、关心民瘼,彰显出剧作家所秉持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意识。

发掘传统,烛照时代

优秀的历史剧应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规律,穿越历史,烛照时代,对社会、人生产生启迪。陈涌泉创作的《程婴救孤》蕴含了其对民族优秀传统价值的充分认可。程婴与屠岸贾的长期对峙,是对正义战胜邪恶、忠贞战胜奸佞信念的坚守与高扬。程婴、公孙杵臼等人非亲非故,却在营救孤儿时达成一种默契,自觉献出宝贵性命。这般高度自觉、视死如归的精神凝结成一股浩然正气,这就是愈挫愈勇、历久弥新的民族魂。他们用生命为正义开辟了绿色通道,也用忠贞、正义维系了民族的脊梁。

陈涌泉创作的豫剧《程婴救孤》剧照

回归人性,寄托情怀

陈涌泉有着浓郁的平民情怀,对农民与下层社会有着特殊的感情与深层的悲悯情怀。对阿Q,如果说鲁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么陈涌泉则付诸更多的悲悯与同情;鲁迅是居高临下对阿Q进行批判,而陈涌泉对阿Q则像对待不争气的兄弟姊妹一样,有气有爱,却无半个“怒”字。他对这一阶层寄托着天然的理解,有善意批判,更有含泪的微笑。他的作品《阿Q与孔乙己》中的人物是不幸沉沦的代表,而《王屋山的女人》的女主人公彩云则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榜样。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中逆境志坚,她身上凝聚了中原女性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可贵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说,陈涌泉含泪创作了《阿Q与孔乙己》,含笑创作了《王屋山的女人》,又饱含深情创作了《都市阳光》。《都市阳光》是一部紧扣时代脉搏的现代戏,展现了城市化进程的广阔图景和城市里的芸芸众生。剧中对现代都市的聚焦和对精神世界的探寻,体现出剧作家对遭到金钱异化的都市道德水准和处事方式的严肃思考,因而引人共鸣,大受欢迎。

探微围城,关注女性

《风雨故园》呈现出剧作家陈涌泉对包办婚姻的温和批评与对自由婚恋的理解,展现了朱安与鲁迅最真实的心理世界。陈涌泉在《李香君》中则树立了一位自强自立的女性角色。陈涌泉从女性的视角来重新反思荣耀封侯与平淡相守、高尚人格与康庄仕途的抉择。

陈涌泉创作的豫剧《风雨故园》剧照

秉持公心,再谱廉明

文章合为时而著。在党中央强力反腐的战略布局下,陈涌泉怀着强烈的淑世精神,秉持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的责任,自觉融入关乎社稷民生与国家发展的重大主题,承袭传统戏曲重要一脉——公案戏之精髓,秉持公心,担当起戏剧反腐的责任。他充分发挥戏曲艺术的表现张力,主动撷取具有时代特色的题材,创作出《张伯行》《陈蕃》等反映时代主旋律和民众意愿的优秀作品。陈涌泉笔下的公案戏发挥了戏剧匡扶世道人心、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是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瘼的具体表现,他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意识由此可见一斑。

陈涌泉长期致力于传统戏曲现代化、民族戏曲世界化、戏剧观众青年化、戏剧生态平衡化。他不仅能原创,还能改编,擅写古装戏,也长于创作现代戏,对当下戏剧发展繁荣做出了实质性贡献。陈涌泉的剧作注重文学性与思想性,追求审美性与艺术性,丰富了戏曲的表现题材,切实改善了当下剧本匮乏的戏剧生态环境。陈涌泉使20世纪90年代逡巡于农村的河南戏剧进军都市,并深入欧美,多次上演于世界诸国,相继登上百老汇和好莱坞舞台。应该说,他以切实的创作实践加速了戏剧的都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戏曲的民族化和国际化发展,充分展现了他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意识。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周楚楚  

校友名片

陈涌泉,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四期、海外四期校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戏剧作品有《程婴救孤》《风雨故园》《阿Q与孔乙己》等,主要影视作品有《八月桂花遍地开》《咱们村的年轻人》等。作品曾获国家文华奖、文华剧作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奖、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外语音乐片奖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