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十期李洁军:在传承与创新中循序前行 
发布时间:2018-08-09 字号: A A A

生命无痕,艺术有迹

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我周岁的时候,爸妈在武汉桥口照相馆给我拍了人生的第一张照片,这是我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满周岁的珍贵纪念,我非常感恩父母为我拍下的这一张照片,也感恩照相机为人类留下的影像,至今我还珍藏着,这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摄影的种子。

真正对我有影响是从武汉大学新闻系学习摄影开始的。那时年轻人都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对影像的好奇,对照相机的好奇。当时最触发我的是1931年美国电机工程师爱杰顿发明了电子闪光灯,用电子闪光灯拍摄子弹穿过苹果的照片。他真正把一个运动的镜头凝固在一个平面上,因为当年摄影还是一个技术层面的东西。但如果说真正感知到影像的意义,可能是在学习摄影技术过程中逐渐培养的。

在新闻摄影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新闻摄影界的杨绍明、贺延光、王文澜、邓维等,这些摄影前辈们为中国摄影做出了很多探索。此外,还有尤金·史密斯的《乡村医生》《美国艾滋病患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等作品,对我在大学学习新闻摄影影响很大,这促发我思考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

纪实性摄影,有没有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因素,遵循对人的观照,以人为本。我们的文化语境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如果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品就走不远、传不开、留不下。

李洁军作品:2017年5月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热尔乡纳卡村乡镇干部和热心村民决心一起帮助泽仁扎西一家脱贫。

李洁军作品:2017年7月江西兴国革命老区 一位农民在庄稼地里收割。

李洁军作品:2018年8月7日,一名园丁在修剪大亚湾海滩的植被,今年是大亚湾核电投产发电的第24个年头,也是安全发电的第4457天,当地的青山绿水生态一直受到世界环保组织的盛赞。

对于军事摄影的发展,最有影响意义的就是沙飞,他在革命文化孕育下创立的新闻摄影体系、提出的一套摄影武器论,也适合当下。在创作《长征系列》和《复制战争》的过程中,我都致力于通过创新摄影的形式来表达军事摄影题材。希望最大限度尊重历史、还原历史。尤其是影像的历史,是人类发展的历史。新闻记者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摄影家也应该做一个时代的瞭望者,对时代的判断,对当下文化的理解,你的表现手法、观察角度、观念等都很重要,摄影家应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问题。

关于转型创新的诸多思考

如今,站在传承和创新的交叉点上,首先要对老一代摄影家和摄影师致敬。我们应该像老一辈摄影家一样坚守,对于创新不能操之过急,创新是一个引领者,不是一个追赶者。我们根植于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其中大部分摄影家在传承和坚持的过程中探索创新,这是艺术常青之源。而有少数摄影人有些浮躁和功利性,一些手法过于表面和粗制滥造,甚至有些操之过急。我觉得不能丢弃自己的传统另搞一套东西,这样没有什么生命力。我们应该有老一辈艺术家摄影家一样坚守,对于创新不能操之过急,创新是一个引领者,不是一个追赶者。九层之台,始于累土,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摄影是艺术创作过程的一种修行、修心、修德。

作为一个媒体摄影人、媒体领导,我始终认为传统媒体的摄影应该转型,从大方面说,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对传统媒体中传统摄影的冲击是必然的。当下是一个技术领先的时代,在全民消费的趋势下,肯定了速度第一,吸引眼球第一,点击率第一。现在传统记者秉承的是专业素养、新闻操守、技术娴熟以及影像表达到位,这些是我们的优势,转型中要坚持这个优势与传统。

在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发生变化后,如我们所做的短视频、轻报纸,新闻摄影也走上了视觉转型的道路。视觉转型就是新闻摄影的高度视觉化,如全景摄影如何出现在移动互联网;微视频如何镶嵌在电子报纸中。我所在的新快报正在全面转型,一部分坚持做平面摄影,一部分做图片故事,一部分做深度报道,还有一部分在做移动互联网直播、微视频等。摄影创作必须要转型,但照相机是不能放下的。

我觉得艺术需要跨界,要跨界学习,融合思想理念,融合技术,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方法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媒体摄影记者曾被人戏称“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绘画之所以走得远是与其理论基础、古今文化构架有关。如果一个摄影家阅读量不够大,对观念、艺术理念理解不透的话,照相机就是简单的复制工具而已。

将自己的专业与爱好结合起来,是我创作《复制战争》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我在中山大学兼职摄影老师时,在梳理中外摄影发展史时发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其间有不同的争论与看法。于是想用模型来再现历史照片,从中找到一种契合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最开始创作了士兵之死、美军攻占硫磺岛、诺曼底登陆等三幅作品。之后拿给跨界学者看,他们觉得有当代摄影创作的意味和形式,可以继续做下去。在这种过程中,将军事爱好与对历史经典作品的理解与当代的艺术手法融合起来,同时将历史照片的观照延续到近代战争,包括珍宝岛、雷锋、英雄儿女等。当代摄影观照的还是内心世界对当下的反观,向历史经典致敬,不是为“荷奖”去创作,而是内心世界的投射。

如何在摄影层面来表现长征,记录摄影无外乎是从瑞金到遵义、延安的再现手法,而我挑选几个节点,通过节点集纳进行反映红军长征,比如红军小号手、雪山草地、泸定桥等,是不畏艰难、勇于战斗的红军精神的一种反映。我觉得用玩偶的形式和当代的观照这种手法不能适合所有的题材,对我个人而言,从《复制战争》到《长征系列》,这种手法是我自成体系的一套东西。古训说: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没有创造性转换和创新发展,艺术同样没有生命力。

不日新者必日退

于我而言,做一些转型和探索性的创作是当务之急,如何引领、影响岭南摄影也是我正在思考的事情。广东摄影走得远不是因为一位摄影家、一个奖项、一次摄影活动,而是因为文化的凝聚力,群体和团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更是几代广东摄影人的不懈努力。

从历史到传承到发展,离不开几代摄影人的呕心沥血。岭南文化有自己的博大精深之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份子。纵观改革开放40年,广东摄影发展离不开创作探索和学术探讨的引领,更离不开广东摄影家协会创办以来历届主席和主席团成员们带领全省摄影人的开拓进取,如何传承和发展岭南摄影的成果优势、人才优势、地缘优势、学术优势,使这块摄影的风水宝地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是我们这届主席团成员奋斗的目标,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来源 | 人民摄影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杨慧琪

校友名片

李洁军,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期校友,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新快报副总编辑。曾获“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新闻摄影)、“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新闻摄影)、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荷赛奖、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提名奖、“中国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提名奖。《人民摄影报》年度杰出图片编辑奖、中国摄影家协会“五十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