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六期刘鲁豫获“十杰人民摄影家”称号
发布时间:2018-08-16 字号: A A A

8月7日,由人民摄影报社举办的“人民摄影‘特想杯’第二届十杰人民摄影家”名单揭晓,我院海外六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荣获“十杰人民摄影家”称号。

摄影是刘鲁豫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坚持风光摄影是他执着的信念。在摄影人眼里,八百里太行是中华的脊梁。但面对太行山,多少人望而兴叹,抱怨取景框太小装不下太行的雄阔峻拔。而刘鲁豫通过多年的拍摄实践,发现要拍好太行,必须努力寻找太行与自己襟怀之间的交融。所以,他不以仰慕者的身份看太行,而以“我即是山、山即是我”的禅家心态,把握到了太行山“尊者自尊”的神韵。在拍摄时,他会选择能够与大山平视的角度,等待光线为山势带来沉稳和旷达的感觉时,才用快门开始他与山的对话。

刘鲁豫作品

刘鲁豫说到:“一到太行山我就有一种感觉,感觉太行山或者说太行山里的人就像我们河南人,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劳苦大众,不管历经多少磨难,永远都是直挺着脊梁,永远不倒下。怀着这种心情,我在太行山中寻找着自己的风景,寻找着太行的灵魂、太行的精神,并通过手中的镜头将这些风景永远定格,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谈及风光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对比时,刘鲁豫表示,艺术要带有思辨性、启迪性、批判性,这是艺术的社会功能,纪实摄影就把摄影的社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摄影作为一种表现方式,拍摄一些自然风景、美好风光,是艺术审美功能的体现。愉悦他人,同样也是艺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从而唤起人们对地球家园、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是摄影的价值所在。一幅好的风光摄影作品应该是雅俗共赏和服务人民大众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文艺发展与繁荣的最好状态。

刘鲁豫作品

关于摄影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刘鲁豫认为摄影也是一种生产力。“我希望摄影家的作品能让群众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感觉到生活的希望。比如一个地方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有优美的山水自然风景,通过摄影家的镜头将景色拍摄成作品,就可以把这个地方的风景宣传开来,对经济的发展可以产生促进作用。它可以推动旅游,拉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愉悦人们的心情,让人民感受到环境的美好,而且还能让人们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数十年来,刘鲁豫坚持通过摄影作品关注社会、记录现实,用作品见证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刘鲁豫用影像赋予风光诗意化的情感,找到一条与山对话、与水交流的路径。他坚守初心,始终铭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承“不给历史留空白”的自觉和勇气,以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和秉笔直书的精神捕捉精彩瞬间,力求在生活的碎片中挖掘人性的光芒,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动人的痕迹。

来源 | 人民摄影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刘怀彦、孙少铮

校友名片

刘鲁豫,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六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教育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文联副巡视员。1988年获第二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铜牌奖,2000年获中宣部、中国文联颁发的全国万里采风成果奖,2001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2006年获中国摄影50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奖,2007年3月获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009 年8月《老家的腊月》入展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大展,2009年获首届大理国际影会“魅力大理”二级收藏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