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八期吕廷川获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第一名
发布时间:2018-09-21 字号: A A A

9月16日,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颁奖典礼在江苏圆满落幕,我院中青八期校友吕廷川凭借作品《华不注》获得此次人文大奖。

据悉,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自2018年1月1日起征稿,截止4月30日,共收到来自全球的一千余位参赛者的作品。经过初审,15组获奖作品入围终审。8月,四位终评评委布莱恩·坎贝尔、陈丹青、吕楠、阮义忠通过两轮投票,于15位入围者中选出了3组入围终评的作品。9月15日,三位进入终评的摄影师与评委在苏州同里花间堂面谈,最终大奖花落吕廷川的作品《华不注》。

立春,2017年2月,石门

大雪,2017年12月,前王

芒种,2016年6月,前王

秋分,2017年9月,前王

清明,2018年4月,后王

雨水,2018年2月,山根

据吕廷川介绍,在济南黄河南岸,有一座海拔197米的小山,山呈圆锥状,拔地而起,与其他丘陵不相连。它是一座历史名山,元代赵孟頫传世名作《鹊华秋色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华不注”山。山名“华不注”取自《诗经》,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是说其形状犹如湖中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唐朝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山,他在《古风》中写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芒种,2016年6月,山根

清明,2018年4月,山根

雨水,2017年2月,山根

大暑,2017年7月,后王

立冬,2016年11月,北陈

立春,2017年2月,前王

在清代以前,华不注山是济南市区的第一名山。随着山下湖水的逐渐干涸,兴盛千年的华不注逐渐沉寂下来。华不注山一带村舍俨然,大片农田中残存着零星的水塘,偶尔会有水鸟掠过荒芜的芦苇丛。从2013年6月开始,济南市启动了“华山历史文化公园”的城市规划,围绕山体人工挖掘六千亩的华山湖,山脚下的前王村、郅家庄等19个村庄陆续拆迁,祖居在此的村民从此告别农耕生活,将住进统一建造的安置楼房。从2015年开始,这组照片历时三年多时间,以山体为背景记录了周围的变化。

除夕,2018年2月,前王

立秋,2016年8月,东陈

小雪,2016年11月,前王

立春,2018年2月,后王

夏至,2016年6月,北陈

雨水,2018年2月,华泉

吕廷川说:“我生在沂蒙山区,整个童年在山里度过,对山有着特殊情感。济南近郊的‘华不注’山(俗名花骨朵),是赵孟頫传世名画《鹊华秋色图》的主角之一,山下曾经发生过许多历史故事,后来它被人遗忘,甚至成为了荒山。从古典的山水到今天的开发建设,华不注的沉浮变迁一度触动了我,唤起了对乡愁的记忆,并从古诗词中获得了拍摄灵感,以山体为背景将人文精神和社会变迁结合起来,用影像留存心中的‘花骨朵’。从2015年开始,这组照片历时三年多时间,从另一个角度看,华不注的变迁也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时代缩影”。

立秋,2016年8月,北陈


谷雨,2018年4月,华泉

大寒,2017年2月,后王

霜降,2017年11月,石门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校友名片

吕廷川,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八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山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2008年获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2018年当选山东省第九次文代会代表。主要作品有《流浪儿之父》(1999-2010);《汶川地震》(2008);《二战劳工幸存者》(2010-);《哭泣的菜农》(2011);《南京大屠杀见证者》(2014);《华不注》(2015-)等。作品获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国展)金奖,第八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第19届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第一名,山东省政府“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