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感悟 | 苏娅菲:“战马”精神不会停止
发布时间:2019-08-20 字号: A A A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在四川凉山落下帷幕,由我院民族一期校友、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编导教研室教师苏娅菲,新文艺群体二期校友、中央民族歌舞团编导柯书剑,以及中央民族歌舞团编导张惟编导的舞蹈《战马》荣获民族民间舞奖。以下是苏娅菲的创作体会与思考。

舞蹈《战马》创作团队

       编导:苏娅菲、柯书剑、张惟

作曲:李世成

服装设计:孔晓晓

灯光设计:胡俊东

演员:李源欣鑫、李一蒙、巴音乌拉、王子恩、刘嘉豪、库嘉浩、刘乾

演出单位: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歌舞团

       我不知道坚持了是否会成功,但是我知道,不坚持一定会失败……

       这是在舞蹈《战马》排练中我们时常要提醒自己的话。作品从创作开始的形式确立、结构搭建、动作编创,到形象塑造等,处处是难点。很多时候我们是无迹可寻的,只能自己去摸索,痛苦时睡不着、吃不下,多少次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好在我们都选择了坚持。

舞蹈《战马》编导苏娅菲(中)

柯书剑(左) 张惟(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精”理念,是对艺术作品创作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新时代的创作者努力的方向。《战马》立项于中国舞蹈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艺术家赴内蒙主题采风创作活动。但在我们看来“深扎”绝不是只一句口号,是我们坚守的创作原则。我们不仅要深入到民族地区采风,更要深扎到塑造的形象里,深入到人们心里。《战马》的创作,除了三位编导日夜坚持的深挖外,演员们也全都扎进了“马”的形象里、人的情感里。大家通过观看马的视频、书籍等资料,细致观察和分析马头会有什么形态,如鬃毛如何甩,马屁股如何动,前腿如何跑,后腿怎么撩蹶子等特点。还有对小战士心理活动的细细推敲,耍宝啥样,生气啥样,成长为战士时又要用什么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这些细节都是我们本着习总书记提出的“三精”理念实实在在做的努力,为舞台上七个演员合体演出时能够做到栩栩如生,分开时又个性十足,真实又自由灵动的呈现这匹“战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舞蹈《战马》剧照

       作为一名编导专业的青年教师,我始终认为我们不能只是复述教学内容,而是要将前辈总结的知识在课堂上传承和创新。因此,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钻研技术,提高创作水平,才能为学生带来有养分、有价值的课程。舞蹈《战马》的创作经历为我打开了新的观念,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同时也会转换成课堂内容与学生进行更多思想上的碰撞。

舞蹈《战马》剧照

       《战马》走过了春夏秋冬,在立秋之日迎来了收获的喜悦,我们这支战队里的几位成员也将离开母校,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但我相信“战马”精神不会就此停止,将会伴随我们向着人生新的“战役”再一次出发!

       校友名片

       苏娅菲,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民族一期校友,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编导教研室硕士生导师、舞蹈编导。曾入选2019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任张继钢作品舞剧《千手观音》《解放》执行导演。作品曾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群舞作品金奖,第九届“文华奖”,第十届桃李杯舞蹈大赛群舞组一等奖,北京舞蹈大赛、华北五省舞蹈比赛专业组创作一等奖、园丁奖等。

作者 | 民族一期 苏娅菲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段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