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 海外六期刘鲁豫摄影展《太行的回归》在三门峡开幕
发布时间:2019-11-20 字号: A A A

       11月16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六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的摄影展《太行的回归》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开幕。该展为2019年度河南省扶持艺术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和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我院海外二期校友、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越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展览开幕式现场

刘鲁豫(右一)为嘉宾导览

展览受到国内外摄影家的广泛关注

       开幕式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李霞在致辞中表示,刘鲁豫30多年的艺术生涯,无论在摄影创作、理论研究,还是在协会管理方面均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其作品气韵生动、风格独特,充分彰显出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造诣;特别是他多年来秉承厚重的中原文化基因,将镜头对准家乡,定格中原大地的秀丽山川,为推介河南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做出了不懈努力。本次展览体现了他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艺术情怀,热爱故土、奉献家乡的真挚情感以及积极向上、淡雅朴素的人生追求。

杨越峦在开幕式上致辞

       杨越峦在致辞中说:“刘鲁豫在数十年的摄影生涯中,孜孜以求,勇攀人生和艺术高峰,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为宣传推介河南、推动摄影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太行的回归》是他多年来坚守太行、感悟太行的艺术成果,折射出刘鲁豫对太行山浓烈而深沉的爱,以及他在艺术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和追求。”

刘鲁豫谈创作和展览感言

       刘鲁豫在发表感言时说:“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是致力于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助力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重要平台,能成为2019年度推介人,我感到非常荣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开始用手中的相机与雄浑壮丽的太行对话,感受着大山的温情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在那里我收获了恬淡和宁静,收获了更多关于生命的启示与思考。太行山也将它最美的身姿展现在我的眼前,今天呈现的60幅作品,便是太行山给与我的最慷慨无私的馈赠。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我愿继续用我挚爱的摄影语言与太行山深情交流,用我手中的相机和情怀守望太行。”

       策展人语(节选)  策展人:孙京涛

刘鲁豫摄影作品

       刘鲁豫关于太行山的这些风格鲜明、逻辑自洽的影像让我想到了李·弗里德兰德那句名言:‘摄影乃是一种慷慨的媒介。’事实上,也只有把风景摄影看作是一种‘媒介’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所包含的当代性意蕴才能显现并被解读,这种视角的转变意味着三个维度上的超越:对美学的超越、对作为自然对象和作为自然人的超越,以及对摄影“透明性”的超越。

刘鲁豫摄影作品

       刘鲁豫让“美”回归事物的本质,让影像中的太行山回归到它的原生面貌和文化寓意中去。影像不再只是审美对象,更是一种媒介,载引观者回归严肃的思考:自然是什么?人是什么?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文化和自然是一种怎样的互动关系?

       在摄影中刘鲁豫追求的是“信息生动”——他既直面这座大山的粗粝、雄健、桀骜与狂野,同时也不忘它的细腻、阴柔、温和和顺服。用类似的丰富性和多面性挣脱了以往“风光摄影”给人们的概念化和按图索骥的刻板印象,赋予了影像多意解读的可能。那些关于柔弱的小树、巨崖下的涓涓细流的影像尤其感人。这提示了风景摄影作为媒介的实质价值:多向度、多维度、多时空、多角色,且因人而异的通达性。“媒介即信息”,作为拍摄对象的风景不再是自然景色,不是他者,不是对象,亦不是客体,而是把人自然化、“把文化和社会建构自然化”(W.J.T.米切尔),反过来又把自然人格化、把自然文化化和意识形态化的,集“能指”与“所指”为一体的强大媒介。风景摄影因此能够被抽绎为个人或群体的心理、性格、信仰或价值观的符号,这些符号可以参与到一切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建构中。从这个角度说,风景即人、风景即社会、风景即文化。没有原始的风景,只有被建构的风景。

刘鲁豫摄影作品

       但这并不意味着刘鲁豫认同了摄影的透明性——摄影在任何场域从不扮演不偏不倚的中性角色,它的使命在于“展示可见物的不可见性的不可见程度”(福柯)。因此,摄影者既要充分利用摄影的机械性和技术性,又要超越摄影的机械性和技术性;既要“让”拍摄对象(太行山)说话,又要“用”拍摄对象说话,据此完成既是对自然的、物理性的风景的记录,又是对被历史和文化异化了的风景的表现。这些铺排在我们面前的617或612画幅(胶片规格)的黑白影像,乃是摄影家刻意为之、旨在展示摄影者——摄影——拍摄对象三位一体有机关系的明证。

       李·弗里德兰德曾经欣喜于摄影能够提供更多的可见信息,而我则欣喜于《太行的回归》提供了太多的不可见信息。刘鲁豫显然在尝试风景摄影创新的可能,尝试用风景摄影自给自足地表现个人的体验性和视觉欲望。这种试验启示了一个有价值的命题:在当代语境下,以风景摄影作为艺术元素的创作,潜力可观,前景无限。

刘鲁豫摄影作品(横图竖放)

       开幕式后,举行了《太行的回归》——刘鲁豫摄影展研讨会。来自国内近20位专家和学者围绕刘鲁豫摄影作品的艺术成就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术研讨。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25日。

       校友名片

       刘鲁豫,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六期校友,河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1988年获第二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铜牌奖;1999年获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共同颁发的“辉煌50年成就展先进个人”;2000年获中宣部、中国文联颁发的全国万里采风成果奖;2001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2006年获中国摄影50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奖;2007年摄影作品《大地长天》荣获河南省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009年摄影作品《洱海音符》获首届大理国际影会“魅力大理”二级收藏奖;2009年摄影作品《老家的腊月》入展中国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2010年摄影作品《冬日太行》入选第二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2010年摄影作品《山乡画卷》被徐肖冰侯波纪念馆收藏;2018年获人民摄影报社组织评选的第二届十杰人民摄影家;2019年获全球华人十大年度摄影人物。个人专辑《大地长天》《王屋山猕猴》《景缘心境》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文章来源 |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河南省摄影家协会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刘怀彦

文中刘鲁豫摄影作品均由其本人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