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艺”系列报道之七 | 新文艺群体四期申莉:互联网助力传统杂技开拓新天地
发布时间:2020-06-10 字号: A A A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本该忙碌不息的文化演艺事业按下了暂停键,但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助力,又得以在“线上”活跃起来。这种活跃不仅体现在疫情期间文艺为“抗疫”摇旗呐喊,更体现在文艺特别是传统演艺门类正在积极探索互联网的全新发展路径。

      互联网云集精品力作,释放优质艺术素材 

       疫情期间,国内外艺术界积极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及网络视频发布平台,推送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其中既有向“抗疫”医护工作人员致敬的作品,也有经典作品如典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太阳马戏团系列作品以及国内各院团推出的“云演艺”系列活动内容等。与此同时,我和我的团队也在互联网的广阔平台上,吸收大量专业艺术养分,为互联网艺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一次有益的艺术探索。在综合学习的基础上,我针对上海杂技团的优秀杂技剧作品《战上海》剧目,进行了一篇名为《<战上海>引领中国杂技剧技艺与剧情融合从“貌合神离”走向“灵魂契合”》的六千余字剧评,获得了杂技界内外广泛和良好的反响。

上海杂技团:杂技剧《战上海》剧照

       互联网打通网上国界,助力疫情之下的国际交流合作

       随着疫情蔓延,国际艺术的交流合作受到了广泛影响,但互联网却打通了网上国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促进了国际艺术的交流合作。

       这期间,我带领团队成员,积极把握沧州市公开征集“新杂技”创意文本的宝贵契机,充分发挥自身掌握的国际资源优势,协助该活动主办方将活动内容向国际同行业者进行推广,并深入参与到了国际创意投稿的具体意见征询中去,为促进杂技艺术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创新发展和探索,贡献了一份力量。

沧州市公开征集新杂技舞台秀创意文本启示

       互联网带动“云”创作,疫情期间着力创作积淀

       目前,演艺事业的“现场”效应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不少业内人士和单位将主要精力投放在了未来新作品的创作上。我带领团队成员利用互联网,协助和主导了两部舞台作品的剧本创作。其中一项是以传统口技技艺为基础,努力向当代艺术和多元艺术融合方面做出的实践尝试;另一项则是试图通过讲述杂技艺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发展故事,以及中国杂技艺术当代化的发展趋势,弘扬传统艺术传承创新、薪火不息的宝贵精神。

       尽管在疫情期间线下的各类文艺活动暂停,但通过互联网却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艺的魅力。我们相信“互联网+艺术”的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会为中国传统文艺的创新发展开拓出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作者名片

       申莉,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新文艺群体四期校友,五采文(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杂技家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杂技家协会理事。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牛绪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