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艺”系列报道之八 | 中青七期武燕妮:网络直播的利与弊
发布时间:2020-06-22 字号: A A A

       对于网络直播,一开始我是有顾虑的,我认为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属于娱乐平台,文艺工作者想在娱乐平台上“玩”艺术,很尴尬。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我对网络直播的看法。2月份,我受邀参加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组织的“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网络文艺志愿服务行动。作为一个快手和抖音加起来粉丝不超过500人的“网络小白”,我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参加此次活动。

二人台演员武燕妮演出剧照

      没想到的是,在公益直播中我尝到了甜头。由于我的几位师哥、师姐在快手上积累了很多资源,在我直播初期,他们经常用连麦PK的方式帮助我增加粉丝和曝光率。再加上我之前有主持娱乐节目的基础,直播现场的效果呈现基本上没有很大困难。短短两个月时间,我在快手平台的粉丝就涨到六万余人。直播间粉丝人数从五十个到几百个,最多时候一千余人,现在平均每场直播的观看人数均在两万左右。短视频作品,播放量最高达到四十余万。这个数字对于大网红来说可能不值得一提,但是对于地方戏曲艺术来说,我们平常每次演出,最好的情况,观看人数不过一万多人,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作品的影响力之大,其潜在能量是我们不容小视的。而且如今走在街上,被粉丝认出的几率也大大提高,这都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二人台作品《喜上喜》 武燕妮饰演马大娘

       通过两个月的摸索和实践,我深刻感受到网络直播有以下几点优势:

       有的偏远地区,我们省级剧团可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办法去演出,即便去了当地,受场地等客观因素影响,演出效果也往往不能达到最佳水平。在家里,投资一套中上等水平的设备,音效、灯光等方面都在可控范围之内。PK连麦的形式,有助于艺术家们更便捷地进行艺术上的交流和学习,拉近了不同艺术形式的距离。

       直播对主播个人的素质要求很高,每天的直播内容很多,需要掌握的才艺量也很大,以我自己为例,我本身是一个表演见长的演员,但是受直播形式和场地的局限,使得我的很多作品不适合在直播中展示,于是迫不得已逼自己苦练唱功和学习其他的唱段。不知不觉中,我又学习到很多以前自己不愿意尝试的作品,在唱功方面,自己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直播中不断尝试把新作品进行改良,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观众的意见,便于及时修改、打磨作品,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人台小戏《卖油》 武燕妮饰演老头常心宽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我认为网络直播也有其弊端,作为文艺工作者,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受直播间粉丝品味影响,如何把握艺术性和娱乐性的平衡是一个难点。我就曾一度迷失。粉丝们希望我迅速涨粉,推荐我连一些大主播。事实上,某些主播和我对艺术审美和直播理念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我也在慢慢筛选连麦主播人选。

       二是,当主播粉丝量和直播间粉丝达到一定数量,就有电商主动来谈商业合作。我个人认为,是否选择与电商合作,考验着主播的义利观、价值观,我并不是呼吁大家拒绝电商,而是提倡作为主播要把握好其间的尺度分寸。

       三是,手机直播是竖屏播放,并且多数主播都是在较小的环境中展示,所以受场地和参与人数的限制,直播时演出效果与剧场演出有较大不同,作品编排也要及时调整。

二人台演员武燕妮(右)、李根共同主持《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月月邀您看大戏》

       总之,直播两个月以来收获满满。我想,粉丝量和直播间人数不是衡量一个主播艺术水准的唯一标准,要放平心态,坦然接受实际结果和预期效果所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毕竟,网络直播平台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只是一个宣传和展示自己艺术作品和技艺的途径,并且还是一个娱乐化途径。在“互联网+文艺”的路上,继续试探着,我相信,线上、线下互动展示与宣传,将会是新时代戏曲人乃至所有文艺工作者的必经之路。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我们坚守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要不断砥砺前行!

       作者名片

       武燕妮,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七期校友,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一级演员,二人台演员、主持人。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艺术奖项,如第十五届“群星奖”,第三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优秀剧目奖、观众最喜爱演员奖,内蒙古戏剧曲艺节一等奖,第四届内蒙古娜仁花戏剧节优秀导演奖、优秀作品奖等。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段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