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 | 赵钊: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发布时间:2020-12-24 字号: A A A

       站在岁末回想这一年,你的关键词会是什么?在写给未来的备忘录里,什么又会是你这一段最真切的体会、最难忘的回忆?文艺研修院岁末特别策划活动“我的2020”,邀请校友盘点一年来的创作、学习与生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今日与您分享我院2020年全国新文艺群体网络培训班校友、自由摄影人赵钊2020的故事与感怀。

       赵钊: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回想这一年,我最初的记忆是除夕前那两天。刚刚置办完年货,疫情就来了。之后我便被困在宝鸡秦岭山下的村子数月之久,直到一场早春的瑞雪降临,疫情慢慢解封,我才得以回到西安。

       初回西安也并无多少事可做,杂志社约过一篇稿子后,就是在家里看书和捣鼓木匠的活计。4月初的清明,我回老家泾阳祭祖。此后回西安,零零散散做了些视频业务,因为疫情,市场受到较大影响。我意识到虽然已是春天,但寒冬并没有过去。
6月初,西安全民战疫主题展开幕,我受邀参展,久未谋面的朋友在展览现场相聚,像过年一样热闹。展览结束后,我便和北京来的朋友驱车前往甘肃进行拍摄。从陕西到甘肃,一路翻山越岭,我开着车心情却格外好,可能是因为在家里关的时间太久,一路上和朋友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我们在礼县境内兜兜转转拍了很多地方,进了许多农家。甘肃之行拍摄顺利,回到西安没多久便出发前往山西。我和山西的朋友在山陕交界的黄河岸边走了一大圈。站在高山之上,我第一次亲眼看到黄河之水从家乡流过,心中激动不已。

黄河岸边  赵钊 摄

       6月底我去了湖南,受邀在湘潭进行为期十多天的摄影授课,凑巧赶上了雨季,几乎每日都被困在房中十分郁闷,幸而朋友们热情,夜里常常邀约出去相聚畅饮。此后,我又完成了数个视频项目的拍摄,但大多数时间都在整理硬盘做图片编辑工作。

       9月,我参加了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举办的新文艺群体网络培训班,收获颇丰。9月底,《陕西摄影100人》大型画册出版。作为年龄最小的百分之一,我还受邀在首发仪式上做了简短的发言分享。

赵钊在《陕西摄影100人》首发仪式上发言

       10月份,我报名参加了一个纪录片摄影师的课程。纪录片导演焦波老师也来到了西安。已有2年多不见焦老师,见面格外亲切。学习期间,看了焦老师一部新片的初剪版,他鼓励我将手头的纪录片尽快做出来给他看。

       10月底,我受邀前往安徽参加全国摄影名家主题创作活动,同其他几个城市赶来的摄影师朋友相聚合肥。大家也是许久未见,都特别高兴,活动结束那晚,我们欢饮达旦。

       一眨眼就是12月。这个月中旬,我突然收到消息:入选首批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我既惊喜又感慨,如庄稼人一般默默耕耘的一年,总算在年底长出了果实。

       这一年,我有很多时间反思自己的过往。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速度,使它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变快了,而是变慢了。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突然踩上这一脚刹车,我们每个人可能还在原来的轨道上继续前行。病毒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赵钊在嵯峨山创作

       于我自己,我更加清醒的看到,什么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哪些可以放下,哪些却刻不容缓。记得小时候,村里人种葡萄,人们常常要凌晨两三点起来,骑着自行车载着葡萄,到隔壁的三原去卖。那时候,我和那笨重的二八自行车一般高,也常颤颤巍巍载着沉重的葡萄,跟着大人一起上路。夜路漫长,一路上磕磕绊绊,时有倾覆的危险,但每次都能顺利抵达。那时我便发现,无论这载着葡萄的队伍出发的多早,总有更早的人已经到达,守在那里,和晚到的人招手寒暄。他们的存在,对我们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安慰。也许摄影之路也是如此,重要的是行之于途而应于心,道在其中矣。

       校友名片

       赵钊,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2020年全国新文艺群体网络培训班校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咸新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首批西安市百名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入选《陕西摄影100人》画册。从事视觉传播工作10多年,作品主要发表在新浪、腾讯、 新华社、《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刊物,作品曾在西安、杭州、成都、济南等地展出。

图文由校友提供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