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求索 | 马俊强:站在八闽大地上起舞
发布时间:2021-03-01 字号: A A A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在文艺界大力弘扬崇德尚艺的良好风气,努力培养造就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人才队伍,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推出“艺苑求索”栏目,通过报道校友事迹,践行“博文求是、弘德修艺”院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本期艺苑求索为您介绍的是我院海外七期、中青十一期校友,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副教授马俊强。

       我出生在辽宁东南部的一个偏僻小县。四十年前的县城里有一个教舞蹈的培训班算是非常独特的,毕竟小县本就不大,观念也不及如今。当时我一个男孩子“厮混”在舞蹈班里,很容易引起旁人侧目,大概在当时的家长圈里我也算是“红人”了。回想起来,我既佩服父母的坚持,也感谢师友的帮助,他们护着我一路磕磕碰碰又认认真真地坚持学舞并顺利就读中央民族大学,我也成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直接受益人。因为一直就有当老师的梦想,因此2003年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我作为一名新福建人,开始了在福建师范大学执教的圆梦生涯。

       教学给了我独立思考的根基,闽山闽水则给了我别样的创作灵感。在福建这片土地上,有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有古田会议的光辉,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三坊七巷的幽静,有马尾船政的轰鸣,也有出海南洋的悲壮。这里南北和合共融,东西学养合壁,在福建生活过的历史名人,曾深深影响着近代中国历史。这里的一切都是我舞蹈创作的源头活水,我要为这片八闽多情土地起舞。

《香扇春情》 摄影:刘海栋

《月映双杭》 摄影:熊晨雨

       工作以后,我没有就此停止学习的脚步,而是珍惜一切机会汲取知识、充实自我。先是2010年二次进京开启我的研究生深造,导师的教诲,理论的充实,专业的提升,不仅让我知道了如何创作,也让我思考应该创作什么。2017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文联第十一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研班(中青十一期),与来自全国各艺术领域的优秀学员一起集中学习,拓宽视野。2018年我又成为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海外七期的一员,赴舞台艺术强国俄罗斯进行研修。20多天的海外现场研修,我不仅深度参与到戏剧学院的课堂教学,而且密集观摩了多部话剧、舞剧、马戏剧和小剧场戏剧演出。两次参加研修院的培训学习,不仅让我有机会与不同专业和领域的同学们进行交流碰撞,更促使我重新思考应该如何谱写这部山海交响的福建大地之歌。

《海花》 摄影:施苒

《云岭速写》 摄影:施苒

       如果说完成《最深的记忆》《遥忆》《云岭速写》《额济纳的眼泪》《我爱我家》《踏水欢歌》等作品时我还在舞蹈创作上懵懂学步,那么研究生毕业之后我真正迎来了自己的艺术蜕变,正式开启福建题材舞蹈创作之路。我在七年间独立创作完成了《百年情书》《香扇春情》《海那边的爱》《海花》《文脉》《那份爱》《桔灯闪闪》《布袋情缘》《秋之瑾侠》《偶戏情牵》《月映双杭》等作品,呈现了我对福建题材舞蹈创作的一点思考。这其中,有对革命烈士林觉民写下的旷世名篇《别妻书》的浪漫表达,有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代表性戏曲闽剧经典《百蝶香柴扇》的新创作,有对海峡悲情和南洋伤痛的舞蹈诠释,也有对惠安女性吃苦耐劳的坚毅表现;有对翻译家林纾以及作家冰心笔下小桔灯的艺术再现,有对福建北派布袋偶戏的当代表达,还有对福州闽商聚集地上杭下杭的舞台展现。这些作品获得过包括荷花奖在内的国家级和省级专业舞蹈奖项,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携手铸梦”扶持计划。

《额济纳的眼泪》 摄影:施苒

《百年情书》 摄影:施苒

《布袋情缘》 摄影:施苒

       从事舞蹈事业以来,我始终认真对待每一次创作,将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实践有机结合,希望能从中找到更适合舞蹈创作的经验。多年的教学经历也养成了我重视理论研究和案头工作的习惯,一篇优质论文的论点、论据和布局,就如一个舞蹈作品的起承转合。我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职责,希望未来能够在学理上有所建树,并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



       校友名片

       马俊强,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十一期、海外七期校友。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副教授,中国舞协会员,福建省舞协理事、青委会秘书长、创委会副秘书长。代表作有:《香扇春情》《百年情书》《海花》《云岭速写》《最深的记忆》《海那边的爱》《偶戏情牵》等。2010年至2017年间作品获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1项、铜奖1项、优秀作品奖1项,福建省专业舞蹈比赛金奖2项、银奖1项,福建省政府优秀文艺作品表彰1项,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最高荣誉奖1项、铜奖2项,福建省音乐舞蹈节专业组一等奖1项。作品曾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携手铸梦”扶持计划。曾在《北京舞蹈学院学院报》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图文视频由校友提供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邹晗

编发 | 信息网络处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