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 谢雨:让戏曲“出圈”,让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
发布时间:2021-06-07 字号: A A A

       5月13日至29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承办的“中国文联第一期舞台艺术制作人高级研修班”(简称制作人一期)顺利举办。培训结束后,学员带着培训所学所获所思回到工作岗位。6月7日,制作人一期谢雨在《中国艺术报》上发表题为《让戏曲“出圈”,让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评论文章。现将全文转载与大家共享。

(原文刊发于《中国艺术报》2021年6月7日第6版)

       5月20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全国甫一上映,便俘获一众年轻人,引发热议。

       影片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感觉。根据广东粤剧院同名粤剧拍摄而成的《白蛇传·情》,不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舞台剧的原貌,更以中国传统美术的品格确立了影片的画风气质,以4K电影的全景声手段突破舞台空间、扩大场面张力。

       通过影片的视效,一眼即可发现的是制作团队对观众群体的定位。影片大量引入汉服、游戏、动作、大片视效等流行概念,以时尚、浪漫、传统的女性角度与硬派、动作、气势的男性角度相结合,同时运用现代科技的数字化手段将戏曲表演的留白(也就是虚拟中的想象空间)做了最直观的可视性呈现,体现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戏曲观众审美趣味的年轻人角度与电影化角度。

       该片最大的看点,除了从舞台转化而来的戏曲表演,还有唯美的文戏画面和爆裂的武戏场面。不论人物造型还是环境空间、自然气象,都完全颠覆了过去戏曲电影美术的概念。

       影片中人物造型的整体风格十分突出,以时尚化、民族化的大众风格取代了个性鲜明的地方戏曲风格。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全新的蛇形意象造型头饰,而非传统的戏曲头面;原本浓烈的戏曲妆容也被淡化,装饰性的舞台服装转变为生活化服装,让影片的色彩变得更加雅致。这样的审美定位,无疑是非常吸引当下年轻观众的。

       同时,影片的视觉呈现紧紧扣住“虚”和“实”做文章。一个“虚”字,打通了传统美术形式与电影镜头艺术的表达阻隔;一个“实”字,拓展了戏曲舞台的空间。在文戏“游湖”“断桥”等段落中,呈现出一种新东方美学的追求,通过中国画的晕染技法与电影镜头大光圈的完美结合,将镜头中的江南、仙侠做得唯美、飘逸,仿佛“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而武戏中的“盗草”“水斗”等段落,则以3D动画的形式还原了巨浪滔天、白雪昆仑的奇观,尤其在白素贞与法海的斗法中,水景场面磅礴的气势配合水袖表演,让粤剧的水袖功得到集中展示,也使整个戏剧场面更加饱满、更为生动。

       从线下影院的反响到线上年轻人的反馈,都印证了《白蛇传·情》对年轻人的巨大吸引力。过去几十年的戏曲电影模式,基本是将布景里的戏曲搬到实景中重拍——最初是棚内搭景拍,后来更多在自然外景拍,但似乎都与电影本身的表达手段无太大关系,颇有些“音配像”的感觉。从今天的视角来看,那样的戏曲电影与其说是在电影艺术中看戏曲,不如说更多的价值在于对经典戏曲影像的留存。不可否认,越剧电影《红楼梦》以及八大样板戏电影在缺乏娱乐方式的年代,曾为全中国观众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愉悦。但时代在改变,戏曲电影从业者不能将一切归咎于戏曲的必然衰落,却不去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要根据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去尽力解决戏曲舞台与电影银幕之间存在的违和感,将具象的电影场景与夸张、写意、虚拟的戏曲舞台程式结合好。

       我们常常谈到戏曲对当代年轻人而言存在高门坎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门坎并非坚不可破。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就是由著名作家、昆曲传播者白先勇率先以年轻观众为受众目标而进行大胆改革的成果,自此成功地培育了一批忠实“昆虫”;此外,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舞蹈《唐宫夜宴》,深受普通观众热捧并成为现象级作品,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审美符合主流年轻观众的胃口,并成功“出圈”,让普通观众也能为高雅艺术着迷。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也是通过一种极富当代审美意识的视觉形态,突破了固化的戏曲电影创作模式,打造出属于南粤的文化IP,这种大片视效与戏曲表演程式的虚拟性融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观众凝固已久的戏曲印象,同时降低观众观赏戏曲的门坎。

       中国电影在过去十多年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快速发展,这与电影艺术层面和电影市场层面的进步有很大关系,也与电影观众的成长分不开,尤其是具有高学历、高粘性、高购买力的年轻观众,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就这个角度而言,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所作的贡献,就不仅是让年轻人走进电影院看戏曲电影,也是将他们从影院吸引进剧场,继而推动中国戏曲艺术不断前行。

       校友名片

      谢雨,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舞台艺术制作人一期校友,湖南省艺术研究院《艺海》编辑部副主任,一级舞美设计师。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中国戏剧节奖”“中国歌剧节奖”“中国京剧节奖”“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奖”,多届“田汉舞美(服装造型)设计奖”等。舞台服装造型设计作品多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谭映雪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