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长:到敦煌去
发布时间:2022-01-12 字号: A A A
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偶然发现,封藏于石窟中近900年的文物重见天日。敦煌遗书的年代横跨5至11世纪,跨越的时期正是中国汉字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敦煌遗书是目前研究中国文字发展演变和书法艺术流变最丰富、最直接的史料。

隶楷  前凉《法句经》

敦煌遗书分为宗教典籍和世俗典籍两大部分,约7万多件。其中汉字书写的最多,且大部分是用细致工整的楷书书写的;同时,敦煌遗书中有不少用少数民族文字或外来文字书写的古卷,如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等。从书体上看,敦煌遗书囊括了篆、隶、楷、行、草多种书体,其书写者主要是官员、学士、僧人、职业的“写经生”,以及普通百姓。

敦煌遗书中一条颇为明显且十分重要的书法发展脉络,就是楷书变迁(楷变),楷变的过程漫长且阶段众多。隶楷过渡期是一个漫长的时期,也是楷书字体日渐形成的时期。

隶楷以后,楷书进入到魏楷时期。魏楷从隶楷中脱离出来并日臻成熟,这也是北朝写经的主要形态。南朝后期的抄经中也出现了魏楷,其笔法比隶楷更为复杂。横画的起笔不再是尖锋落笔,而多是顿笔直入或逆锋起笔,这种笔法可视为楷书进入到魏楷阶段的标志。新的笔法让横画的写法出现了“三过折”的丰富形态,其他如竖钩、弯钩等笔画的写法也都在这200年的时间里逐步完善。在魏楷形成这一阶段的写经卷,其书法风格明显不同于隶楷期的写经,北方少数民族的淳朴、质厚、率意、自然都融入这一时期的写经之中,成为敦煌经卷中最为亮丽的一章。

魏楷《大楼炭经卷第七》

从魏楷经隋楷到唐楷,其间大约100多年的时间,这一时期楷书笔法的精细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楷书“平画宽结”“斜画紧结”的两大类型已经形成,但尚未得到总结。唐代楷书呈现出风貌多样的格局,从初唐的欧、虞、褚、薛,到中晚唐的颜、柳,唐代的楷法逐渐发展到鼎盛。至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张怀瓘《玉堂禁经》,出现了总结楷书点画规律及结字法的书论文章。至此,唐楷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宣告了楷法的最终完成。

如果从公元265年算起,到公元649年“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的出现,前后将近400年的时间,敦煌遗书完整地记录了楷法从萌芽到成熟的全过程。

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开始他的第二次中亚探险。他在敦煌附近的汉代长城烽燧遗址掘获约3000枚汉代简牍。考古界把这一批简牍称为“敦煌汉简”。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得漫漫沙海中掩埋的木简历经两千多年而不朽,干旱少雨的河西走廊,无意中成了中国古代文书档案的巨型露天博物馆。此后,敦煌汉简的发掘进入到加速期,沉睡千年的书法材料大量出土。截至目前,在甘肃发掘的汉简数量达6万余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敦煌汉简书写的主要内容为边塞的政治和军事活动。简牍上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墨迹较完整地反映了汉代的书法风貌。汉简直接展现了汉代墨迹书法的样貌,同时让人们感受到书写者手指、手腕、肘,甚至到肩膀的运动轨迹,其笔画如水波、如飞檐、如飞鸟,笔锋随书写者的情绪流走。书法的舞蹈性和音乐性在汉简隶书中完全彰显了出来。

悬泉汉简(隶书)

汉简记录的时代是中国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的时期,即“隶变”的过程。这一时期同样是中国书法五体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汉简书法在书写实践中所产生的起收、提按等动作成为后世书法遵循的基本法则。受当时书写材料的限制形成的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的书写顺序,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书法的发展,留下了独特的书写形态和阅读方式。

汉简的书写者大多是戍边或是邮驿中的工作人员,他们常年生活在边陲要塞,形成了粗犷、雄健、率意的书风。用毛笔在木简上写字,水平线条会被简牍纵向的纤维影响。一般来说,横向的水平线遇到纤维阻碍时书者就会用力书写,笔势越到尾端也会越重。这种用笔现象在秦简中已经初露端倪。汉代隶书更明显地发展了水平线条。

“敦煌”简

隶变之后,方型汉字构成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横平”与“竖直”。在汉简上,“横平”的重要性远超过“竖直”。从居延、敦煌出土的汉简上的笔势来看,水平线条有时是垂直线条的两倍或三倍。“竖直”线条也常因为毛笔笔锋被纤维干扰而不容易表现,因此汉简隶书里的“竖直”线条常常刻意写成弯曲状态,以避免被汉简垂直纤维的破坏。

汉代隶书不只确立了水平线条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修饰、美化这一条水平线,使得“波磔”成为汉代书法美学上独特的标志。“波磔”的笔法主要表现在章草中。敦煌马圈湾出土的汉简表明,早在西汉中期就有了成熟的章草。

天宝七载过所文牒

敦煌书法不仅是珍贵文化遗产,也是记录丝绸之路700多年历史的“百科全书”。到敦煌去,是理解与认识的开始;到敦煌去,是传承与守护的需要;到敦煌去,是守正与创新的必经之路;到敦煌去,是让美感成为时代标志的文化之旅。

作者简介

 

陈新长,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策展五期校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甘肃省丝绸之路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等。曾荣获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甘肃省第八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出版有《仰望王铎》《小物通大道——黄道周书法研究》《新理异态——倪元璐书法研究》《首开风气——张瑞图书法研究》等。


 

文章摘选自《书法教育》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谭映雪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