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九期陈涣编剧、王群执导西秦戏新编剧目《马援伏波》广东首演
发布时间:2017-08-10 字号: A A A

8月6日,由研修院中青九期校友陈涣编剧,王群执导的海丰西秦戏新编剧目《马援伏波》在广东省汕尾市隆重首演。

剧情简介

《马援伏波》以汉代名将马援出征南越、抵御外夷的故事为背景,以马援励志名言“马革裹尸还……”为创作线索,艺术还原了马援出征南越的历史真相。全剧共分6场,集中塑造了马援心系社稷、铁腕肃贪、靖疆爱民的人物形象。该剧以史为鉴,以戏剧的表现形式,把“马援南征”赋予播撒中华文明的理想色彩,把“马援南征”定位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世界和平之旅,激发中华儿女维护国家主权的强烈使命感与自信心。

导演创作阐述

大丈夫为国尽忠,战死沙场,一张马皮裹着尸首魂归故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气概!这是对外夷侵略时,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是气壮山河,让外夷不寒而栗的战神精神,是忠臣良将的最高信仰与生命意义的价值取向……


编剧创作感言

为创作《马援伏波》,我从福建出发,辗转上海、海南、北京、陕西、广东,行程万里;从构思、创作的无数次修改,到最终落户西秦戏,历时五年。《马援伏波》从5月31日开始落地排练,到8月6日落定汕尾市,期间我们流汗、流泪,甚至流血,大家在40度高温下鏖战,导演王群甚至染上了瘴气,带病奋战。

首演当晚,1380座位全满,一票难求,我与几百位没票的热心观众一起挤过道站着看完全剧。主演吕维平以超乎常人的钢铁意志,顶着高烧、感冒,挑战身体极限,臻美演绎,好评如潮,刷爆朋友圈。从此,越来越多的朋友就会记住西秦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吕维平饰演的马援。

《马援伏波》是我参加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举办的中青九班时提交的作品。研修期间,我与陕西易俗社的导演王群结缘。我俩被大家戏称为“秦琼”(秦腔导演与琼剧编剧合作)组合,研修结束后,我们并没有就此中断这种空谈的“秦琼组合”,一直在准备、在等待。

《马援伏波》是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跨界研修的成果,是天下第一团西秦戏的自信自救的体现。忘不了海丰县上下联动倾力支持;忘不了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琼陕粤三省剧协、海南省琼剧院、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等单位的一路扶持!

祝愿《马援伏波》的支持者福报多多!

首演结束后,剧组在8月7日召开专家座谈会。座谈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他们对这出戏的看法和建议。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罗怀臻认为,《马援伏波》以求新、求变为出发点,与剧种表演传统、地区群众观赏习惯相结合,沿用了大家熟悉的舞台呈现方式,不是通常演传统戏、折子戏的演法,而是一个综合艺术的运用。本剧导演安排的情感冲突、演员表演、视觉舞美、空间设计及音乐编配的处理,让观众感受到当下现代舞台艺术的精致。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康保成指出,一个来自西北的剧种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在地方方言这么浓厚的海陆丰地区扎下根来,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用57天时间打造完成,非常不容易。这个戏有潜力,有前景,具备向精品进一步打造的可能性。


校友名片

陈涣,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九期校友,海南省琼剧院创组研究室副主任,国家二级编剧。主要作品:戏曲《浅水湾》《张岳崧》,歌剧《婵娟》,音乐剧《南海情》等。戏曲《北楼逸事》《婵娟》《八宝图》《血溅三宝袍》分别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银奖、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铜奖、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铜奖、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剧本奖;《白兔记》获第七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剧本奖。

王群,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九期校友、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一级导演。导演作品:新编历史剧《皇后梦》《秦直道》,新编现代剧《巨粉娥》《喜结良缘》《我爱我爸》《泾渭清风》,陕南民歌剧《巴山情》,根据贾平凹小说《秦腔》改编的《秦腔》(执行导演)等剧目。2016年参与导演大型现代剧《易俗社》入围中国第十一届艺术节,执导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大奖。


什么是西秦戏?

广东省汕尾市三大稀有剧种之一,西秦戏又称乱弹戏,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明代由西北地区的秦腔流入汕尾市,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形成广东汕尾市地方戏,西部地区传过来的秦腔戏种,故简称“西秦戏”。用海丰官话演唱,属板式变化体声腔系统。主要唱腔有正线、西皮二簧等。正线是其主要声腔,是正宗曲调;西皮二簧和粤剧、汉剧基本相同,是后来吸收的。清道光年间汕尾市举人黄宗道有“梨园最好是西秦”的竹枝词;咸丰年间潮州重修田元帅庙时有西秦戏参加的勒石碑记。潮州城乡清末有西秦曲馆。民国时期西秦戏仍在潮汕广为演出,但只有海丰有西秦戏专业剧团,潮汕地区的潮州、揭阳、汕头三市已不见。到现在,仅仅流行于广东汕尾市(旧称海陆丰)。该剧传统剧目有一千多个,深受观众欢迎。

2006年5月20日,西秦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