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二期学员李强业: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时代经典
发布时间:2018-05-21 发布人: 李强业 字号: A A A

李强业在学员讲坛上发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发展需要文艺经典,时代前进需要文艺经典,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文艺经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文艺经典。任何一部时代文艺经典作品,都是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都是一面照亮信仰的旗帜,都能团结鼓舞人民朝气蓬勃地走向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经典,必须要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无论是文明开化之早、声名文物之盛,还是文脉承传之久、文德惠泽之远,都世所罕见,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更加广泛的影响着世界。没有五千多年从未间断的文化根脉,没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品格的世代继承,没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理念的长期滋养,没有文化信仰的力量,就不可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无法创作出文艺经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经典,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新高度,深入诠释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我们只有扎根人民,融入当下生产生活,努力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从人民群众改天换地创造美好新生活的火热实践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坚守理想、潜心创作,把人民群众身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内涵挖掘出来,把向上向善、美美与共的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体现出来。

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自信不是自负、不是自大。在向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我们要以更加包容、更加开放的态度,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对世界文明成果以开放心态和批判性选择。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来看,人类文明的发展足以证明,中国文化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但是,当今世界不同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相互激荡、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领域出现的是非混淆、价值扭曲、浮躁粗俗、娱乐至上的诸多问题。面对文化多元化、文艺传播现代化的发展与转变,基于受众层面的改变,以国内外市场和观众反馈为杠杆,文艺创作要进行极具时代特色的形式与内容创新,学习西方的先进文艺创作理念、创作技法与科学的管理生产体系。

就拿中国电影创作来说,所有的精神理念的东西必须是视觉化呈现出来。在中国电影快速发展的语境下,能不能现代化解读、当下化落地、国际级呈现、世界级制造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优秀的电影要学习世界先进的创作理念去表达,要学习运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制作去呈现,要学习先进的运营经验、营销传播流程等等。一部电影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主张,折射出时代气息、文化底蕴、家国情怀,我们应当从创作上对人类文化的最大公约数有充分的当代认识,诉诸于人类命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艺术,相互融合,在充分交流中获取电影的世界性现代性,中国电影才能抵达更宽阔的空间,实现电影的多维度的价值,释放它的能量,才能为中国文化的跨国合作和海外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作用。

心中有丘壑,说话自然有底气。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革命文化、改革开放创新文化具有世界普遍认同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会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经典。通过中国文联第二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让我更加坚定: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必须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只有将中国精神融入自己的灵魂,在脉管中涌动爱国主义的血液,凝魂聚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经典作品印证中华文化自信,让经典作品彰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校友名片

李强业,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新文艺群体二期校友,北京乐和世纪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制片人。担任制片的作品《近距离击杀》在2014年获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举办的第十四届电影频道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二等奖;制片作品《日照好人》参加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得优秀数字电影奖,参加第十八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获得最佳海外电影制片人奖;制片作品《山那边有匹马》在2017年参加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获得最佳儿童片提名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