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三期张顺兵: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里携手同歌
发布时间:2018-11-23 发布人: 字号: A A A

经过21天的学习培训,中国文联第三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43名学员日前顺利结业。十三场名家讲座,经典解析、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现场教学使学员收获满满。特此,我们每天刊发一篇学员研修心得,从不同角度谈研修培训期间的体会认识,以飨读者。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里携手同歌

旭阳集团(北京总部)副总经理兼文化中心主任  张顺兵

张顺兵

有幸参加中国文联的研修,聆听了十三场名家讲座,也亲身参与了经典解析、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的全部环节和内容。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深入探讨,更是对中华文化体系和文艺创作的深度问道。

二十一天虽短,在这百花“艺苑”,我们修得“艺缘”,更修得“艺心”,足以成就一生的友谊。“创新”和“跨界”,让我们收获了很多,除了用相机拍下的影像,我更要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文心”撰记这段经历、这次感动:

一、创作“高、精、好”的作品,是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的标准和要求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冀彥伟在学员临时党支部学习交流会上表示,新文艺群体一要“高”,有正确高远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有高度、创作水平有高度;二要“精”,创作要精益求精,作品要有精度,思想精深、制作精良、艺术精湛;三是“好”,首先要把人做好,有情怀、有信仰、有担当,才能把作品创作好。

文艺研修院以“按需施教、科研引领、跨界融合、名师引导、延伸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大家汇聚在这个文艺平台上,这里更像一个百花齐放的文艺大家园,幸福、温馨,让人感动、激动。短暂的研修过程,向导师学、向同学学,让自己所学、所思、所悟、所得内化于心。研修期间,我与同班的张艺凡老师联合创作了歌曲《百花园等你》,完成了此次文艺学习的第一个实践转化。我希望,用真心、真情为我们这些社会主义新文艺群体而歌,中华复兴的路程,我们自信永不息;青石小巷路,走出人生的传奇。

学员演唱《百花园等你》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历史性课题。

研修期间,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常务副院长傅亦轩作专题讲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题,重点讲述了其基本内涵和成功案例。我非常赞同傅亦轩院长提出的“汉字是根,文学是魂”的观点。这次研修设置的“经典解剖”,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所以,我为大家讲解中国书法笔法时提出个人观点,“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是基本标准,也是最高境界,唯此才可以称为真正的书法家。这次跨界研修我受到很多启发,把我对书法学习的实践经验重新思考反刍,引用了文学、哲学,甚至数学和物理学的机理分析笔法。运用这样的解析方法,我撰写的岳麓书院经典名碑研究论文——《麓山寺碑风格特征及创作技法》,被《中国书法报》全文转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名句书写工程”活动的标准解读文本之一。

张顺兵进行经典解析

三、仰望社会主义文艺灯塔,学艺的路上牢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使命与担当。

我从燕赵大地的邢襄古城来到北京,参加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的学习,可以说研修过程的每一天都是怀着童心、带着初心,怀着感动、带着行动。 研修期间,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文艺研修院院长李屹同志与我们座谈并指出,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与担当,首先要培养艺术创作的良好心态和德行,将“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追求。同时,勉励我们要不断增加“脚力、眼力、脑力、手力”,在艺术创作上要“求静”、“求真”、“求精”,做到“心中有大爱”,才能“佳作如花开”,只要辛勤耕耘,勇攀艺术高峰,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我们明白,这次研修是带着使命和责任而来,也将带着光荣与梦想回到工作岗位和文艺创作一线。聆听李屹书记座谈讲话后,让我对社会主义文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此次研修的意义有了更为深远的认识。我自知,畅游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瀚海中,需要仰望社会主义文艺灯塔,用一辈子去勤奋努力。

座谈会现场


清代袁枚有诗《苔》曰:“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做牡丹开”。作为一名工作之余的文艺创作者,我只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一片青苔,不露艳丽、也没有芳香,不求掌声、也无需喝彩,只因有党的泽浴,而不泯创作激情;只因有人间大爱的感动,而不竭创作泉涌。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宋保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