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四期胡美宝:由“传承与创新”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7-20 发布人: 胡美宝 字号: A A A

2018年6月19日至30日,由中国文联港澳台办公室、澳门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和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共同主办的“传承与创新:2018中国文联澳门舞台艺术人才赴韩国访学交流活动”(简称澳门四期)在首尔顺利举办。访学结束后,团员们认真思考总结,用文字记录下此行赴韩国的收获和感想。我们将陆续与大家分享澳门四期的团员感悟。

 

澳门四期团员、卓剧场联合艺术总监胡美宝

2018年6月19日,我从澳门出发赴首尔参加“传承与创新:2018中国文联澳门舞台艺术人才赴韩国访学交流活动”。对此次活动我期待已久,经过十二天的学习后,我也获益良多。在密集而专注的学习过程中,既有课堂上的讲座和研讨,也有前往不同的艺术机构的现场教学和交流。我不仅近距离了解了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的因素,也促使我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结合艺术、社会、商业、人文和政策之间的关联,反思澳门艺术发展的现状,让我在思想和实践方面都吸取了足够的养分。

此次交流活动中,我们从讲座《韩国传统舞蹈的传承、在年轻群体中的推广传播方式》等,到访问安城男寺党巴吾德乐团、贞洞剧场、DIDIMDOL话剧团等,在理论、创作与实践中都学到了舞台艺术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以及表演美学形式和运营推广的各种方式。这让我开始反思澳门本土剧场艺术的源头是什么。在没有传统技艺作为表演训练主轴的现代剧场,除了各式各样的表演形式,内容上还需要有真正扣人心弦的重点。如果需要打开市场,将代表澳门的作品带到海外,我们需要用更完善的表演训练来支撑起具备高素质和深内涵的艺术作品,而如何做到这些,舞台艺术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深思。

第二点让我深受启发的,是社会与政策的支持如何有效且深远地培植文化的稳健发展。澳门的舞台艺术人才,长年面对着如何维持以业余身份参与的文化活动,及如何将兴趣爱好提升至专业水平的挑战。在澳门,全职投入舞台艺术的人数并不足以支持澳门全年密集的各项创作演出活动;而以创作成员为核心的团体则缺乏全职的管理或制作人员,这局限了澳门艺术的市场推广工作,也有碍于澳门艺术的长远发展。

借鉴韩国优秀作品的品牌宣传方式,从我们走访过的首尔戏剧协会、韩国艺术家福祉财团、春川哑剧节运营委员会和韩国小剧场协会等可以看到,通过这些组织,文化艺术从业人员在基础生活、福利保障、民间组织与政府共议文化政策的关系上,都有丰富的支持资源和展示平台,也有接受培训及实践的机会。比如近两年首尔戏剧协会开展的会员住宿租金优惠计划等,为首尔的舞台艺术工作者提供逐渐优化的社会条件,让艺术家们能以更集中的精力投入艺术创作并回馈社会。再如有175个小剧场的大学路和每年举办一次的春川国际哑剧节等,不但汇聚了热爱文化艺术的人,也用丰富多彩的舞台艺术带动了城市经济和民生的发展。

回想澳门的情况,在过去十年里对舞台艺术乃至整个文化艺术领域发展投入的资源,也已经在行业内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比如艺术家们的素质和视野逐步提高,艺术家和剧团与国际上其他艺术团体建立的联系网络以及作品的数量等也都有所提高。这让我不禁期待在现在已经打好的基础上,澳门的艺术家个人、团体、民间与政府可否继续相互合作,从而促成更多的成果。

通过以上的观察与反思,我第三点想到的是艺术家的责任应该是什么。我认为,澳门艺术家应该以澳门为家,因为热爱艺术而创作,因为文化发展而努力,因为文艺愿景而培育下一代,并开拓国际视野、与国际水平接轨;同时,艺术家也要考虑如何让社会环境认同艺术的价值,了解艺术工作,并且走出排练场和工作室,接触社会发生的大小事,同时考虑如何更有效地提出行业诉求等。

一个行业的发展,需要考虑时间以及与各个领域的相互配合,一个行业对文化传承发展的贡献也有着巨大的力量。如今,澳门的文艺需要艺术领域的同仁与关注文化发展的单位积极沟通配合,并逐步完善配套服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促进澳门文艺的持续发展。

最后,感谢中国文联港澳台办公室、澳门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和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共同举办的访学交流系列活动,让我有机会参与两期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学习交流,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与实践中一定能充分利用所汲取的知识和经验。

作者 | 澳门四期团员 澳门卓剧场艺术会联合艺术总监 胡美宝

编辑 | 国际研修处刘怀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