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感悟 | 澳门五期张可:以日本为鉴——关于传统的保护、西学的历史经验和开放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9-06-05 发布人: 字号: A A A

       2019年5月12日至5月25日,由中国文联港澳台办公室、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澳门基金会和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共同主办的“传承与创新:2019中国文联澳门视觉艺术人才赴日本访学交流活动(简称澳门五期)”在日本顺利举办。访学结束后,团员们认真思考总结,用文字记录下此行赴日本的收获和感想。我们将陆续与大家分享澳门五期的团员感悟。

张可

       从日本回来一周,紧凑的访学日程似乎还在影响着我的生物钟,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借访学总结回顾并梳理过去十多天的学习心得。

       本次访学的主题是“传承与创新”,这也是激发我和其他团员们在此次访学过程中不断思考的核心点。例如,如何保护传统而又使其持续发展;西画东渐在日本的历史经验对我们的启发和教训;在未来科技浪潮下当代艺术创作者如何行动等。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它在艺术发展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于我们更像是一面镜子——以日本为鉴,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理性地看待自身艺术的传统,面对未来务实地行动。

       传统的保护:京都传统产业展示馆、京都传统工艺大学作品展

京都传统产业展示馆

       日本在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方面,我想分别举两个例子,即此次访学中安排的京都传统产业展示馆和京都传统工艺大学作品展。京都的传统工艺种类之多、分类之精细、保存之完善,都可以在京都传统产业展示馆内一览无余。染织、金银镶嵌、竹编、扇子、漆器等,馆内不仅有对各种传统手工艺的展示和介绍,还会邀请传统手工艺人现场制作。此外,京都传统产业展示馆会开办相关工艺的工作坊,并有商店出售手工艺衍生品。

       在第一周对国立剧场歌舞伎艺术保护策略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日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做法是完整保留其原貌、不加以改变。但对于部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国家的资助仍然有限,更多的时候需要传承者自身寻求生存机会,这就需要国民对其传统及文化遗产有极大的尊重和了解。一些古老工艺,如艺伎使用的梳子和头饰等制作工艺,随着需求的减少日渐衰落。不过我们也了解到,京都传统工艺大学正在积极培养传统手工艺人才,在大学专业学科培养的层面上为古老技艺新的发展发掘更多的可能。

手工艺人现场制作

       西学的历史经验: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收藏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艺术作品,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藤田嗣治。最初的日本艺术经历了积极向西方学习的阶段,艺术创作者也会在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样式上增加关于日本的内容和思考。随着日本快速地实现了近代化,处于巨变时代中的日本艺术家们,开始在日本的传统审美和西洋美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间,探求能够体现时代和民族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一时期,随着对外战争的增多,日本许多文艺作品以“战争”作为主题。直到具体派、物派的艺术家们出现,日本才逐步形成具有真正思考精神、不单纯模仿欧洲样式的日本艺术。

       从中可以看到,任何一种学习外来文化的艺术,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从最开始的生硬模仿,到仔细咀嚼、消化、吸收,而后作为一种营养或教训,或滋养自身机体,或由此认识并发展自身的独特性。在这一历程中,必然有勉强嫁接的酸涩果实,而若要想激活、体认自身的传统,还需要自身不断的努力。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馆藏作品1 :岸田刘生《道路、河堤、墙(切通之写生)》1915年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馆藏作品2 :古贺春江《海》1929年

       科技、艺术与商业的关系:teamLab艺术团体

       成立于2001年的teamLab是一个艺术团体,不仅创作具有实验性质的新媒体作品,还为商业品牌、公共机构提供创意展示和宣传方式。此次访学团一行在teamLab东京的展馆充分体验了这一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新形式,并感受到其在商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现场所见,人来人往。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商业上获得的成功,是否能够成为评价艺术性高低的标准?借用多媒体互动技术创造出强烈视觉效果的大型作品,拥有充足的艺术感染力。在视觉的愉悦以外,媒体技术的造景也促使我开始对艺术、科技和商业三者间关系进行更加深度思考。

teamLab互动装置展

       我一直认为,了解日本,是为了把它作为镜子,思考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以及如何学习、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此次参加澳门五期赴日本访学交流,让我逐渐明白,新的文化“营养元素”和传统文化艺术之间并不是互相抵触、对立的关系;对待传统,应该保持顺应时代发展的理性态度,在此基础上再去思考如何传承,如何创新,如何在文化艺术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 | 澳门五期 张可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刘怀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