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员感悟 | 澳门五期吕泽强:由“传承与创新”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6-10 发布人: 字号: A A A

       2019年5月12日至5月25日,由中国文联港澳台办公室、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澳门基金会和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共同主办的“传承与创新:2019中国文联澳门视觉艺术人才赴日本访学交流活动(简称澳门五期)”在日本顺利举办。访学结束后,团员们认真思考总结,用文字记录下此行赴日本的收获和感想。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澳门五期团员、澳门理工学院空间设计系兼职讲师、建筑设计师吕泽强的团员感悟。

吕泽强结合自身专业为团员们介绍日本古建特色与古建保护

       在艺术与设计方面,“传承与创新”是我自2006年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得知入选此次澳门五期日本访学交流团后,我非常地期待和向往。我在欧洲完成了大学本科与硕士的攻读,因此对西方的艺术与设计较为了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回澳门后我开始对东方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希望能有更深入的探究,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与设计上也尝试融入中国的传统元素。

       在亚洲,日本的建筑设计发展较为领先。我在过去几年读过一些日本建筑大师(包括安藤忠雄、伊东丰雄、隈研吾等)的著作,从中了解了这些设计大师的设计哲学,也明白了日本当代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此次为期两周的访学交流,不仅补充了许多我在书中没有读到的内容,而且引发了我更深层的思考。

       在产品设计方面,日本当今的设计师已超越了只强调造型和消费主义的阶段,开始关注设计中的人文主义,并重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

       例如在GK设计集团,我们见到了能够令使用者长期使用的设计产品,这也许会让有着消费主义思维的人很难理解。为了这样的产品,设计师更要考虑产品的长期可适用性、材料的耐用性以及更好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产品可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如果全球有更多的大企业都能有制造可供人长期使用的产品的计划,地球有限资源的消耗速度可能会有所缓和,因消费产生的废物也会逐步减少。

       此次访学中我也发现,高水平设计师的设计很多都是看似“不起眼”的,但其设计却细致入微。例如参观色部义昭先生的设计作品展,起初在没有解说的情况下观看展品并不觉得其有何特别,但随着色部义昭先生的导览,我从作品中“观看”到了他对设计环境的考虑。一个看似简单的指示设计,不仅全面考虑了外在的建筑大环境,还能从使用者的角度注重设计细节。上述两个例子对于从事设计工作的我确实很有启发,也促使我重新思考设计的意义。

       在建筑设计方面,在访学中我看到对两所已停用的小学校址的再利用,如今的它们分别成为了艺术中心和漫画博物馆。京都陶板名画之庭美术馆则显现了建筑师安藤忠雄如何运用当代建筑设计语言延续日本传统建筑空间的简朴与禅意特色,多摩美术大学及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校园的建筑设计,亦给我许多启发,尤其是后者依山而建、融入自然环境的设计,让人在当代设计语言中还能联想到京都的传统建筑,也让我完全领会到其深层的“传承与创新”的匠意。

       在视觉艺术方面,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让我们了解到,日本视觉艺术自十九世纪末开始受到欧洲的直接影响。然而在受西方影响的同时,日本的艺术家也在探索着如何将日本传统融入国际潮流,尤其是对日本传统美学意识的现代化追求,这样的探索也一直延续至今天。在日本以数码科技手段衍生的当代视觉艺术作品中,仍然能发现其中包含的传统美学意识。例如在teamLab数码艺术美术馆中,尽管使用了当代科技,很多作品中仍然反映着崇尚自然的东方美学思想。在迷宫般的展厅中,我感到一种类似游走于东方园林的体验,花海、瀑布、睡莲等主题空间在无法预期的游历路径中出现,每位参观者所遇到的“景色”都不尽相同。

       这次并非是我首次前往日本,但此次访学在主办方的精心安排下,我能够与日本的一些设计师及艺术教育专家进行直接交流,对我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我深信,此次访学将会影响我未来在艺术、设计及教学方面的发展,我也会不断努力,继续前行。

作者 | 澳门五期 吕泽强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刘怀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