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宁:多角度、沉浸式英伦文化体验给予的启发与收获
发布时间:2020-01-18 发布人: 字号: A A A

       2019年12月8日至21日,我作为学员前往英国研修学习,听取到多位专家学者的授课,与多位影视舞台艺术资深从业人员座谈交流,参观了伦敦、爱丁堡代表性剧院,并观摩了剧目,收获满满。

魏宁向授课教师介绍中国文联

       多角度感受英国影视舞台艺术

       1.文化创意产业。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创意经济”理念,而后,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创意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伦敦乃至英国都极其重要。英国能成为世界顶尖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国,有其历史、文化、技术、教育等各方面原因,同时也与政府的政策引导相关。英国政府对创意产业给予激励及优惠措施,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调整地域分布,形成集聚效应。

       2.电影电视行业。英美电影的融资方式包括政府补助、政府出资、个人投资、公司投资等。其中对我触动较大的是,前期制作成功的电影短片,对于融资具有重要意义。英国电视剧本在编写过程中,需把握好集数、时长、剧本框架、情节设计、人物刻画、剧本模板、故事伏笔设置、前情提要、剧情概要等环节。此外,我还了解到英国影视作品的版权制度、电影票房的分账比例、影视制作流程,特别是对中小成本电影的投融资渠道以及发行、收益等环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伦敦,一位资深电视节目制作人结合自己在电视制作行业30年的工作经历,详细介绍了英国电视业的发展与现状。她分享了自己参与制作的王牌节目的成功经验,尤为珍贵的是,她毫无保留地介绍该节目制作流程、团队组成、法律风险等各环节要素。听她坦诚细致的介绍,制作一档关注度高、充满创意和人文关怀的电视节目的具体路线图跃然脑中。

       3.戏剧舞台艺术。研修期间,海外十期学员参访了伦敦西区剧院聚集区、伦敦和爱丁堡的几家代表性剧院,参访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中戏剧馆藏部分,感受到英国戏剧文化的浓浓氛围。我认为参访的剧院有以下特点:一是重视艺术创作,鼓励上演最新创作的作品;二是重视培养观众黏性,实行会员制,很多场次只有会员才能买票观剧;三是尊重编剧及其艺术作品,舞台和观众席可随意调整,以求最大限度、更完美地呈现作品;四是重视观众的覆盖面,对青少年、老年、低收入群体有优惠票价,尤其扶持、鼓励小朋友参与戏剧创作。

       可资借鉴的几个方面

       1.舞蹈教育。一是英国舞蹈教育偏向于小、高、精、尖,有利于个性化培养;二是英国的舞蹈教育注重舞蹈原理,并非片面强调技术,忽视理论知识;三是英国的在线教育注重教学质量,能拿到相应的学历和学位证明。我认为,学习西方先进的舞蹈,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动作模仿,应该更新观念,理清舞蹈知识脉络,不断取长补短。

       2.创作人才培养。一是英国很多剧院每年自筹资金,组织5至21岁青年学生参加戏剧夏令营,通过3至4周的时间学习、排练并最终呈现,通过此举培养、发掘年轻戏剧人才;二是剧院鼓励创作女性题材,鼓励女性导演和作者参与创作,力争打破以男性为主导的戏剧话语权。上述有关戏剧人才的教育、扶持的相关举措可以在我国戏剧院团和剧场予以借鉴;三是英国电影协会高度重视电影档案管理,创办的可在线观看视频的平台以及通过建设人才库着力培养年轻人才等举措值得借鉴。

       3.剧院管理。英国的剧院长期、全面、细致留存剧目资料,从剧目的照片到道具、海报,甚至服装设计小样;从恒温恒湿的资料保存室,到合理、有效发挥资料作用,无不体现着对艺术创作的尊重、对作品版权的保护,这些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剧院妥善保存道具以及规范的道具制作流程、舞台空间转换、多种舞台呈现形式等,彰显出的是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此外,对历史久远剧场的原貌复建和良好运营,也带来了更多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这也许远比有限的经济收益重要。

       4.市场化运营。在苏格兰,学员体验了沉浸式表演项目——幽灵巴士,在爱丁堡老城区历史的追忆中,在欢笑与营造的“恐怖”气氛中,我感受到了苏格兰特有的文化气息,新颖的戏剧表现形式、历史与文化的巧妙融合、拉动旅游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值得国内相关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思考和借鉴。此外,在了解到苏格兰舞蹈剧场的历史发展、资金来源、演出定位、人员构成、带动旅游等情况后,我认为虽然有政府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但该剧场能够在一座城市人口约一万七千人的小城中实现收支平衡,离不开该剧场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艺术创作,更离不开他们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包括巡回演出、合作交流等)的努力尝试。

       5.文化氛围。学员在英国观摩了《汉密尔顿》《红舞鞋》《歌剧魅影》3部剧目,撇开强大的人物表现力、超强的舞台效果、美妙的旋律不谈,通过近距离、直观地感受英国的舞台剧文化,从舞台设计、演员敬业程度、剧院管理、观众的观剧情绪和礼仪等,都有太多内容值得与国内同行交流、互鉴。一是观众年龄覆盖面广。虽然以中年人为主,但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或一家三代人来观剧;二是观众观剧情绪饱满。入场时,大家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演出中,大家专注并享受全过程,能够感受到他们深爱着戏剧文化,即使是工作日,剧院几乎都是坐满;三是剧场的酒水消费旺盛。在演出前后和中场休息时,各种饮品和点心很受欢迎,这与国内情况不同,有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才能推动剧院创作,形成良性循环。有个细节久久难忘,在观摩音乐剧《歌剧魅影》时,坐在我前排的是一家四口英国人,两位六七岁的小朋友,两个多小时几乎一动不动,完全沉浸在艺术盛宴中,我不由得感叹,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必将受益终身。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谭映雪

分享到:

上一篇:郭明辉:热词背后的冷思考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