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学艳:让艺术触目可悦,触手可及
发布时间:2020-05-08 发布人: 字号: A A A

       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承办的2019年中国赴英影视舞台艺术编导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海外十期)于2019年12月在英国顺利举办。研修结束后,学员们整理笔记,结合自身工作提交了研修心得。为使此次海外研修成果惠及更多校友,我们特选取部分精彩内容与大家共享。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系主任彭学艳的研修心得。

彭学艳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2019年12月,我非常荣幸参加了赴英影视舞台艺术编导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非常感谢中国文联提供的学习机会,在两周时间里,让我们和不同的国内外专家进行专业上的交流;感谢国内外专家对我们的关心指导,感谢海外十期同仁间的相互学习、讨论与照顾,这些都使我收益颇丰。现将这段时间的学习做如下总结:

       通过学习,更新观念

       在专业授课中,有不同专业的老师给大家介绍各自领域的前沿理念,这些新颖的理念使我大开眼界。从我的舞蹈专业出发,其中Kay Stonham和赵知博的课堂使我最有感悟。   

       Kay Stonham是BBC的合作编剧和讲师。Kay Stonham讲解如何编写电视剧本,并作了案例分析。她认为,作为编剧应该写自己喜欢的故事,而不是随波逐流;情节要独一无二,语言表达要有趣。这与我们舞蹈作品创作有相同之处,都需要有结构框架、有故事性、有语言表达与画面感,二者在艺术表达上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密德萨斯大学ResCen表演艺术研究中心赵知博与我们分享她在英国学习和研究的舞蹈文化,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英国舞蹈教育概况、芭蕾舞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芭蕾舞学校的教学规模和层次划分。据介绍,英国所有舞蹈学校的课程设置都离不开玛莎格莱姆和肯宁汉的现代舞体系、芭蕾舞、爵士舞及即兴编舞。专业舞蹈学校和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的区别在于,前者追求高、精、尖,后者则可与美术、音乐、戏剧等融合教学;舞蹈创作中的即兴与“剧构”的新思维创作方式值得舞蹈专业的同行们学习和借鉴。

       身临其境,深刻感悟

       剧目方面,我们观摩了音乐剧《汉密尔顿》、舞剧《红舞鞋》、音乐剧《歌剧魅影》,体验了浸没式戏剧演出《幽灵巴士》。

       音乐剧《汉密尔顿》,从剧场设计到演出结束,演员的职业操守让我们感到震撼、大开眼界,深感艺术的魅力真是无穷尽。马修伯恩编导的舞剧《红舞鞋》也是一场惊艳的演出,老故事新手段,17名舞者将悲剧爱情故事跳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个舞段结束都非常讲究,舞台上点、线、面流畅、个性突出,舞美设计独特、切换到位。音乐剧《歌剧魅影》故事是美的,歌唱是动听的,布景舞美是炫目精巧的。经典就是无论过去多久,每日的再现依旧魅力十足,让人为之鼓掌、为之流泪、为之唏嘘、为之赞叹。通过剧目观摩,让我再一次陶醉在艺术的魅力之中;通过观摩,也让我明白,演出中如果布置了太满的舞台、太多的机关,人在其中就会显得渺小,而有效的留白,能营造更多的情绪流淌与情感撞击。

       学无止境,开阔视野

       在公务拜访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与爱丁堡特拉弗斯剧院与兰心剧院两位总监的见面交流。两位干练的女性向我们介绍剧院的形成、发展和艺术生产。特拉弗斯剧场只演新创剧目,一直坚持自身生产标准;兰心剧院同样有它的风格,他们复排经典作品,并要求具有时代性。两家剧院有一些相同之处值得我们思考借鉴,1、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戏剧教育;2、在不同的时间段针对不同的观众采用不同的售票模式;3、有午间茶等人性化的商业设计。

       一点感想,一点希望

       一个国家的强劲、健康、丰富,得益于艺术,丰富的艺术形式可以转化为丰厚的经济收入,可以培养更好的居民,可以打造更好的城市,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保护艺术,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的灵魂,即使世纪更替、物是人非,艺术仍可以不朽和鲜活,它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创造!艺术是脆弱的,它需要人们切实地保护;艺术也是包容的,它是世界的语言,吸引着各行各业、各国各族的人们参与进来,一起创意、创新、创造……最终,艺术在时代的发展中勃勃生机、熠熠生辉,永远有着青春的面庞。

       热爱艺术吧!它是最有价值的精神食粮。来创造艺术吧!没有什么做不到,只是你还想不到。但也请爱护艺术!因为它的背后蕴藏了巨大的文化遗产。真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生活的城市,也能如伦敦一般,“艺术在每个角落里,触目皆可悦,触手皆可及”。

作者 | 海外十期学员 彭学艳

编辑 | 国际研修处 谭映雪

投稿信箱 | yxytougao@aliyun.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