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心得 | 民族八班索琅农布:做藏族愚公记录家乡历史影像
发布时间:2019-05-29 发布人: 字号: A A A

       5月25日,中国文联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骨干培养工程第八、九期研修班顺利结业。21天时间,69名学员相聚百望山下,认真听课、潜心思考、深入交流,其所思所想所悟化为所学所得所获,并投诸笔下,形成学习体会、研修心得。从今天起,我们将培训期间部分学员的心得体会陆续刊出,以供参考。

索朗农布

       我叫索琅农布,来自云南藏区香格里拉市最边远的山区巴拉格宗。巴拉,藏语意为从巴塘地区而来,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争从康巴重镇巴塘迁徙而来,落脚点远离城镇和人群,横断山脉的高山大川成为天然屏障,呵护着世世代代的巴拉人。平安的代价就是隔绝、封闭、贫穷。和平的新时代大山外蓬勃发展,大山深处时空似乎停止了步伐,没有一条可以轻松走出大山的路。巴拉格宗与外界联通的路几乎是绝壁上一道疤痕、宽不到一米的人马驿道。要走上足足一天才到得了公路边,雨季洪水和泥石流肆虐使得山路更加崎岖艰险。

       1990年,一场痢疾肆虐着家乡,我3岁的侄女也染上了痢疾,到医院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让我至今无法忘记的是医生的话,痢疾不是什么大病,如果能早一点到就好了,那一年很多家的孩子都离开了人世。在之后的几年里,姐姐又孕育了两个孩子,但都夭折了,甚至都没活过一个月,生命就这么脆弱,姐姐也几近崩溃,阿爸变卖了牛羊让姐姐、姐夫到城里开小卖铺生孩子、养孩子,最坏打算,即使要饭也要在离医院近的地方带孩子。

       我觉得经历了这些使我成长了许多,家乡梦一样的美,但又不得不背井离乡,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给别人描述家乡的美,就此走上了摄影摄像之路,这个决定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有幸记录了家乡的牧人和牛儿穿行在悬崖峭壁上牧场搬迁,有幸记录了老人们传唱的古老歌谣,有幸记录了这里的路从天险到坦途的变化。时代脚步永不停歇,今天的一切都将凝结为明天的历史。只有记录下来的历史才是鲜明的、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历史。

       藏族“愚公”斯那定珠的传奇事迹之所以能上到央视《朗读者》栏目,确实首先源于凭着他的决绝、坚韧、执著,倾其所有,甚至负债上亿为家乡解决了三通(路、点和通讯)。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作家、摄影师、编导、音乐人等等从前期的风光摄影、人文记录到修路事迹报道、纪录片、以真实故事为原型的微电影、主题音乐,通过文艺工作者群体的创作与推广,扩大了个体的影响力,成功树立了正面向上的典型。时下几乎是香格里拉乃至藏区的标杆性人物,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积极的影响,也给这个边远的小山村带来了关注和民生改善。这就是文艺工作的使命和担当。

       我们今天生活的软环境——传媒、信息、文化、娱乐、游戏和各类秀,很难用一两个词来描述。这个时代我们的软环境里充满了噪声,给我们带来了娱乐和咨询,但却很难给我们带来对当下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我所从事的是摄影和影视传媒,影像是传播理念的有效工具,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做好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

       在此非常感激中国文联给我们提供这次高规格的培训机会,学习之后,相信能出更有价值的作品,学习之后,更加清楚,文艺工作者,这个看似充满光环的称号,不是荣誉,而是担当;不是待遇,而是使命。

作者 | 民族八班 索琅农布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宋保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