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群体四期 | 肖旭驰:拥抱生活,书写高质量的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19-11-25 发布人: 字号: A A A

       11月14日下午,中国文联第四期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举办“守正创新,勇攀高峰”主题座谈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院长李屹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座谈会上,八位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艺术领域的学员代表,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自己的艺术专业以及本次研修培训的体悟感受,进行了主题发言。现将影视编剧肖旭驰的发言稿摘登如下:

肖旭驰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工作、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中国文联举办的这次新文艺群体高研班,也很好地贯彻和体现了这一点。中国文联是文艺工作者的娘家,这次的学习,给了我很大的精神鼓舞、增强了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

       我大学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大学毕业十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影视创作第一线。我担任编剧创作的电视剧,有十多部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山东卫视等台播出。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创作之余,我也有一些思想上的困惑。

       这次的学习,研修院请来了跨学科跨艺术样式的名家名师给我们授课,同时,还精心组织了外出艺术观摩、学员之间专题讨论,让我在政治上、思想上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新的审视。这次学习,我开阔了艺术视野,加强了艺术修养,收获很大。

       影视圈在前几年,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野蛮的资本和不专业的制片人,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的从业者伤害了正常的影视创作生态。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抄袭模仿、快餐式消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影视创作上确实存在,也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有时候在生活中,面对他人对影视圈的调侃,我只能苦笑,或保持沉默,但我会坚守住自己的创作底线。

       在这次学习的前一个月,我担任编剧参与创作的电视剧《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正在新疆开机拍摄。这是一部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背景,从1949年写到2019年的电视剧。用七十年的跨度,展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中青三代人屯垦戍边、不忘初心、开拓进取的故事。

       为了创作好这个题材,我和创作搭档们调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大量兵团的领导、群众。写自己熟悉的故事,写自己感动的故事,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用故事去感染观众。我认为,这是一个编剧应有的创作自觉。

       我身边一些同行,说我们正在面临一个影视寒冬,为创作素材发愁。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改革开放继续深化、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一带一路、泛珠三角建设和大湾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我们这一辈新文艺工作者身逢盛世。这些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生活的变化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成为创作的源泉。

       经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更加坚定了自己以往认真创作的态度,深入生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抒发自己对祖国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真实情感,讲好能引起观众同频共鸣的故事,为观众创作出更好的精神食粮。

       我曾经接触过一段文史资料。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张伯苓曾经在一次学生的始业式,也就是开学典礼上,问自己的学生:“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我想,爱国应该是全人类每一个人最朴素的情感。作为新文艺群体的一员,我也应用自己的方式去宣扬这种朴素的情感。作为一名编剧,我应为影视作品摄制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书写和记录时代的故事,反映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力量。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牛绪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