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16班 | 学员讲坛(一)
发布时间:2021-05-18 发布人: 字号: A A A

       5月14日上午和15日晚上,中国文联第十六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进行了两次学员讲坛活动,与往期不同的是,本期高研班的学员讲坛活动以专业领域为小组进行展示分享,这既是一次各艺术专业领域的集中亮相,更是一次各艺术门类跨界融合的互鉴交流。

       曲艺、戏剧、舞蹈、音乐、杂技、文艺评论六个艺术专业的学员既分享了各自专业领域内的艺术创作作品和体悟,也与不同艺术门类互学互鉴,精彩纷呈。

学员讲坛现场

       作为活动主持人的穆荣自称“抛砖引玉”,首先讲述了自己从内蒙古到深圳执著追梦的历程,以及在创作采风中体验感受到的人民群众的心声。“一个人、一张嘴、一把扇、一张几”的袁国虎,根植乡土,雕琢人生,以方言评书的形式讲解自己的艺术人生,生动精彩。杨钰海为大家简述了相声艺术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越简单的事儿,可能越复杂,但要拿它当个大事儿,就又难以写好”的感悟,从语言节奏、构思等方面阐述了相声创作的难点。肖向丽介绍了福建五大曲种之一,以“一人一角色,手持乐器,坐在八仙桌旁吟唱”为表演形式的南词,并为学员们现场展示了悠扬动人的唱段。熊竹英则为大家展示介绍了陕北说书,以及这一艺术门类与苏州评弹的融合发展。

       戏剧组林蔚然提出,编剧应该在同题材中超越自我,在戏剧结构和人物建构上锐意创新,把“要我写”积极主动变为“我要写”。万晓慧为学员们普及了京剧行当知识,并以韵味十足的唱腔展示了京剧《建安轶事》片段。罗丽分享了舞剧《醒·狮》片段,并介绍了舞剧编剧在架构、故事、提炼人物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舞蹈领域的蔡涛带来了舞蹈《行走的芦笙》片段,并表示舞蹈节目的创排重在抓取内核,“得意忘相,得意忘言”。作为舞蹈研究者的王海涛,以“一个人、一支舞、一条路”为题,为学员们简述了汉唐古典舞的特点。两人在互动环节还纷纷进行了现场展示。

       音乐组中,音乐制作人薛永嘉讲述了作为基层音乐人的感悟,分享了自己的音乐故事,通过《六月的雨》《醉清风》及自己钟爱的《莫惊》,流露出一个创作者的深情与隐忍。歌唱家吴娜为学员们清唱了歌剧《洪湖赤卫队》片段,声情并茂、表演细腻,人物形象跃然眼前。音乐人陈华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一曲《阿依努尔》朴实美好、动情动心,令大家流连忘返。帕丽达·哈比亚西则唱起了动人的哈萨克族民歌,动听悠扬。许梅华与学员们分享了中国传统经典音乐的教化作用与当代启示,并即兴演唱了《红梅赞》,获得掌声不断。

       杂技领域学员李诺亚方舟介绍了中国戏法的基本含义,并结合代表作品《红牡丹红》《九儿》等,展现其精湛的表演技艺。朱明珠结合代表作《纸飞机》《“字”会好转》等向大家讲授了魔术概论和著名的魔术萨斯顿三原则,深入浅出地普及了魔术知识,随后,剪绳魔术的互动,更是把学员讲坛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刘伟结合代表作《醉美太湖》以质朴真诚的语言介绍了自己充满艰辛和挑战的从艺经历,并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与同学相互鼓励、共勉。

       最后,文学领域的蒋慧明就论文《坚定文化自信,勇攀文艺高峰》的基本观点进行分享,她认为优秀的曲艺节目无一不是秉持了坚持艺术本体、传承发展创新的文艺理念,给同学们耳目一新的启迪。王文静以《网络剧创作中现实的虚化》为题对风靡当下的网络剧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探讨分析,使大家对网络剧这一形态有了较清晰的认知。本届高研班班长江飞则分享了作品《我的文学批评观》,指出批评家要有自己的信念——社会理想和文学理想,要有自己的批评路径和专业技巧,才能抵达文学批评的理想境界,并结合对热播剧《觉醒年代》的精彩解读进一步阐释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立场和批评理想。

       不知不觉,前两次“学员讲坛”顺利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在增进了友谊的同时,对后期的互动学习交流充满了更多期待。

撰稿 | 中青十六班学员 林蔚然、曹有云

摄影 | 文 艺研修院 杨梓桐

编辑 | 文艺研修院 张会卓

编发 | 文艺研修院 姜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