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畏与音乐艺术领域学员开展创作交流
发布时间:2017-06-28 发布人: 王忠发 冯京 字号: A A A

  “今天真是受益匪浅,吴可畏老师是个音乐全才,虽然是一天的课程,但感觉学到多方面的音乐知识”,刚刚聆听完交流讲座的民族四班学员王威说:“今天的课程涉及到艺术创作要素、音乐制作理念、交响乐编配技巧、合唱专业知识等,非常全面,收获很多”。

吴可畏与学员交流

6月20日,研修院中青七期校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青年作曲家吴可畏就艺术创作的实战经验与民族四班音乐领域学员进行了交流研讨。

吴可畏是集创作、编曲、配乐、合成、作词、作曲、指挥、文艺评论于一身的综合发展型的音乐多面手。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和交响乐作品。在交流中,吴可畏结合大量音视频,将多年来音乐创作中的实战经验及创作的流行、民族、交响乐等经典作品,从音乐的创新知识、世界和国内音乐的发展态势及音乐领域的发展现状等方面,与在场的学员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研讨。他表示,要创作一部好作品,不应急于下笔创作,理应具备战略思维,按照“先定材后动笔”的创作模式,确保创作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交流现场

作为山东省合唱联盟副主席,吴可畏曾带领该省多支合唱队伍参加国内外合唱大赛并多次获得大奖。就合唱方面,他表示,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但如今国内大多合唱团的作品都是以声乐思维方式,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调性框架下,将乐句自由延展,用单旋律基础上配和声的方式,造成了合唱理念较为落后的局面。打造一首标准的合唱作品,理应以器乐化思维,旋律碎片化的方式进行编配,从而拥有一个动听的主题旋律。在主题旋律之后进行一种展开性的发展,如材料分裂、调性展开、时值延长、倒影逆行等,用理性思维占据主要成分。通过器乐化思维方式将合唱作品从群众歌咏式的业余状态,提升到艺术合唱领域。

最后,吴可畏希望学员们要在专业基础和作品创新上下足功夫,创作好的作品仅靠老师教授的知识是不可企及的,要在日常的操作实战与艺术领悟中突破自己,而突破的前提就是要沉淀自己,俯下身、静下心,挖掘百姓身边的素材,再将典型的音乐素材、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实战经验相结合,就能做出具有个性鲜明、影响广泛的优秀作品。

文:民族四班三组 王忠发

图:民族四班三组 冯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