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剧排演中提升剧本创作能力
发布时间:2018-09-20 发布人: 卢小超 字号: A A A

9月13日,中国文联第六期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骨干(新疆地区)研修班举行剧目汇报演出,《窝头会馆》《伏生》《哈姆雷特》《茶馆》四部经典话剧中的桥段经过学员们的改编、排演,在舞台上完美呈现。

《窝头会馆》片段演出(一组学员)

《伏生》片段演出(二组学员)

《哈姆雷特》片段演出(三组学员)

《茶馆》片段演出(四组学员)

中国文联第六期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骨干(新疆地区)研修班共有学员36人,开班之初,学员们被分成四个组,按照以往惯例,在进行专题讲座、剧目观摩、案例教学、论坛交流、现场教学、专家点评和小组研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研修方法外,班主任于跃设计了自主学习项目——剧目自习室。“我们想通过剧目自习室让学员们更加深刻地体味、感知剧本创作的思路和方式,让学员们在排演中感受优秀剧本的魅力所在。”于跃在介绍设计剧目自习室的初衷时说。

经典剧目解剖分析现场

在剧目自习室中,学员们分组选定剧目,集体观看后,从灯光、服装、化妆、音响、舞美、台词、动作、走位等方面对经典剧目进行解剖分析。“通过这样多角度、多维度的解剖分析,让我们对一部话剧的排演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民族六班学员、新疆昌吉州文联创研室干部于秀娟深有感触地说。

经典剧目解剖分析现场

“剧目解剖分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剧本创作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对今后的创作大有裨益。”民族六班学员、曾创作微电影《彩色的女人》《心探》《我在楼兰遇见你》等微电影剧本的新疆库尔勒市市委宣传部干部黄万里说。

剧本研读会现场

剧目解剖分析后,每组学员在选定的剧目中选择了8至15分钟的桥段,进行角色分配和剧本研读。经过剧本研读会中期展演、复排展演、剧目排演等环节对台词、角色性格、角色形象、角色心理等进行了深入的体味和感受。值得一提的是,民族六班第三组学员选定的剧目是《哈姆雷特》,拿到剧本后,大段的台词和文化的差异让学员们很难把握角色性格和心理,学员们在不断熟悉台词,揣摩角色性格和心理的同时,对剧本进行了改编,加入了很多幽默诙谐的元素,帮助学员们迅速了解角色、进入状态。

剧本研读会现场

“剧目排演过程中,我们在不破坏角色形象和剧目节奏的情况下,结合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思考对台词进行了部分改编。”在《茶馆》桥段中扮演“小刘麻子”的民族六班学员、新疆大森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影视部编剧王霄说,对经典剧目的台词进行改编,对我们的创作能力是一次有益的锻炼。

剧目排练现场

剧目排练现场

“今后在剧本创作中,我会尝试采用剧目自习室的一些做法,通过分项解剖分析和角色感悟,力求使自己在剧本创作中考虑的更加全面,使创作中的人物更加真实可信。”民族六班学员、新疆兵团豫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张志娟说,剧目自习室中的做法对自己在剧本创作中更好地把握角色很有帮助。

演出合影

“尽管从最初的剧目解剖到今天的作品展演只有短短的10天时间,但学员们的表演堪称精彩。”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教学科研处处长陈光宇在作品展演总结时说,这是文艺研修院在历届研修班中首次设置剧目自习室,并进行经典话剧排演,学员们成功实践为今后设计相关专业研修班的自主学习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样板。

作者 | 民族六班 卢小超

摄影 | 民族六班 周述政、民族七班 苏力德

   编辑 | 教学科研处杨慧琪(实习生)、于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