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亦轩:在“永远的鲁艺——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8-04-11 发布人: 字号: A A A

在“永远的鲁艺——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致辞

(2018年4月10日)

傅亦轩

尊敬的各位艺术界的老前辈,各位领导,各位文艺家,研修院的各位校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来到红色圣地延安,参加“永远的鲁艺——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0周年大会”。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80年前,在那个民族危亡、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一大批祖国的优秀儿女背负着行囊,燃烧着希望,从大江南北和海外留学的地方奔赴延安,汇聚到这个叫做桥儿沟的地方,学习、研究、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艺方针,创作了像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小说《小二黑结婚》以及木刻版画等一大批在抗日战争时期极富影响力的作品,活跃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新中国的文艺观念、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是中国文联所属的开展文艺人才研修培训工作的专业机构。2013年5月,我们在延安举办第四期文艺家高研班,参加这个班的都是在国内各个艺术领域卓有成就的知名艺术家。记得5月23号那天在鲁艺旧址的现场教学活动结束后,许多学员激动说:“太感人了!太震撼了!绝对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会长何麟老师专门找到我说:“一定要让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多到这里学习、培训,让他们追忆、感受一下那段珍贵的历史,这是我们新中国文艺的根脉和灵魂所在。”

在2013年这期高研班结束后,经过认真学习、研究鲁艺的历史和经验,我们做出了三个决定:一是在面向艺术家和中青年文艺人才开展的研修培训项目中,增加鲁艺历史和毛泽东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的学习内容(昨天我们正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文联第二期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研班举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主题研讨,研讨内容就包括鲁艺历史和鲁艺精神,作为我们这次纪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参照鲁艺“三三制”教学模式,形成研修院“科研引领、跨界融合、延伸服务”的“三位一体”研修模式;三是计划在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0周年的时候,组织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再赴延安开展主题研修活动。

前两项我们都实现了。这次举办“铸梦延安——纪念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0周年”活动是我们的第三个心愿和梦想。参加本次活动的60名学员分别来自过去6年间我们举办的20多个高研班,他们来自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书法、摄影、影视等多个艺术领域。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学员们将接受延安革命圣地的红色教育,畅谈学习鲁艺精神和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聆听关于习近平文艺思想的讲座,感受延安传统民间文艺的魅力,在路遥的故乡延川县开展与基层文艺工作者的交流展演活动,等等。让学员们亲身感受延安精神和鲁艺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体会延安文艺与人民群众的水乳交融。

80年前,毛泽东主席要求“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生活经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艺术工作者”。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天,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此次“铸梦计划·延安”活动,在中青年文艺工作者中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学员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努力创作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生活气息,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艺术作品。

我们坚信,鲁艺和伟大的鲁艺精神一定会像歌曲《延安颂》中传唱的那样:“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我们也坚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鲁艺精神将不断感召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时代唱出最强音。

最后,预祝本次纪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杨宗哲 杜宏山

摄影 | 唐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