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乌晶:少数民族题材文艺作品创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发布时间:2015-10-14 发布人: 字号: A A A

10月13日上午,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巡视员任乌晶来到民族一班为学员授课,主要讲述在少数民族题材文艺作品创作中文艺工作者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任乌晶在授课

任乌晶首先从基本国情和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谈起。我们的国家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49%。我国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和1173个民族乡。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从秦汉时期就已经确立。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割据和局部分裂局面,但分裂都是暂时的,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和方向。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以自己建立的中央政权为中华正统,都把实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为最高政治目标。其中,元朝、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就是典型的例子。

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是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绝不能因为某些暴恐事件否定我们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能否定民族关系的主流,不能否定66年来民族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这就是少数民族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大背景。

接下来,任乌晶提到,在关于少数民族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中,一定要站在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把握好此类题材的创作,不能刻意渲染民族间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在赞美自己的民族和历史名人时,不能歧视其他民族,在语言上应注意避免一些敏感词,一定要考虑周全。

授课现场

各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不仅需要本族人民去传承发扬,更需要不同民族的人一起交流借鉴,共同挖掘。最后,任乌晶提出,希望学员能够深入学习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要使自己的作品受欢迎,就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和改造,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都是格格不入的。”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创造出真正的好作品”。现在许多作品都是处于浅层次的表达,而没有真正地、深入地去体验生活。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扎根人民,挖掘艺术的高度和深度。

任乌晶与民族一班学员交流

民族特色艺术不仅是地方的特色,更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我们要努力去挖掘民族的特色艺术,以独特的视角融入多民族文化艺术特色,使民族艺术与国际接轨。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要更深入地去挖掘、感悟那些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作者:民族一班学员 周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