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系列报道之费茂华:寻梦路上爱捡照片的人
发布时间:2015-09-17 发布人: 字号: A A A

在刚刚结束的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我院中青三期校友费茂华被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费茂华荣获德艺双馨表彰

校友简介

费茂华,研修院中青三期校友。现任新华社摄影部体育新闻采编室副主任。作品《2007运动组合》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银奖、《光影传奇2007》获中国新闻奖银奖,作品《梯形飞队》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影展金奖。

费茂华

 

一个半路出家的小门类体育摄影记者,在不到10年当中,作品获得了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银奖和中国新闻奖,个人亦成为中国摄影界最高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奖的年轻获奖者,此次又摘得“德艺双馨”桂冠。他有什么秘诀?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14年6月25日,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举办的“儿时的梦——学员作品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一层展厅开幕。费茂华是唯一一个既有摄影作品、又有微电影作品同时入选的学员。在组合作品《学杂技的孩子》面前,前来观展的观众问费茂华,“学杂技的孩子挺苦的吧?”费茂华说“我和他们也只有短短一天的接触,我感觉寻梦中的孩子虽苦也开心”。费茂华在他的作品标签上写下了:”不论是简单的儿时梦想还是不着边际的童年狂想,都是我们人生中许下的第一个诺言“。

费茂华《学杂技的孩子》部分作品展示

2013年11月15日,费茂华与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的学生交流沟通,当有人问他:”你的成就和大学的新闻专业教育有什么关系“时,他说”大学的学习激发了我对理想的渴望,使我树立了自己的目标“。

“与大部分记者相比,费茂华的体育摄影已经走得很远了。他的体育摄影之美犹如风光作品,构图、光线、色彩的绝妙把握,使瞬间无限延伸,让观者沉浸其间,甚至忘记这里的每一个瞬间同样转瞬即逝、永不再来。细节的一再逼近和呈现,似乎在向观者陈述这样一个事实:赛场的辉煌原本只是运动员生命中太短暂的一瞬,大部分时候,他们是孤单而艰辛的。准确地说,费茂华的体育摄影作品是献给懂得运动的人”。专业人士这么评价费茂华的作品。

可是,在研修院中青三期校友眼里,这个被戏称为“费老”的人“很调皮、很逗”。在班上时,他因跟腱受伤一瘸一拐来报道,工作人员和校友压根无法把他与参加过多次重大报道的知名摄影记者联系在一起: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国庆60周年、2010年两会、玉树地震、上海世博会、西藏和平解放60年、新华社路透社“非洲行”联合新闻采访活动、伦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仁川亚运会等,以及刚刚结束的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

费茂华摄影作品赏析:

纵观费茂华的摄影作品,“创新”一词出现在观众的脑海中。在完成报道任务之余,他不断督促自己在拍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并大胆采用新技术,拓宽体育摄影的视野,“你看优秀的体育摄影作品,完全不在我们的想象之中”。在认真学习摄影技能的同时,他还注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梳理,先后在专业新闻和摄影刊物上发表业务文章50多篇。“技”与“艺”的融合是费茂华始终费心去钻研和追求的。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爱捡照片的人”推送的新作和文章也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肯定。他曾这样阐释自己一路热爱与执着的摄影工作:“摄影艺术工作者必须在对历史的传承中寻找超越,在对时代脉搏的领悟中实现突破,在对未来趋势的把握中找到方向,在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水乳交融中完成创新。或许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无愧于自己数十年接受的艺术培养和时代赋予的艺术责任。”

在自身勤奋努力的逐梦路上,费茂华始终铭记自己的岗位职责,克己奉公。他在工作中全身心地对年轻同志进行指导,实实在在帮助他们成长。他从2005年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以来,每一个春节都在工作中度过:不是在编辑部值班,就是在外面采访,十年间没有一次完整地陪父母过年。

每一个成功的人身后,有他一路洒下的汗水,也有他的逐梦感悟......

2013年9月,费茂华在离开研修班的前夕,在学习总结里写到:“在这20多天的研修时间里,我每天都沉浸在文艺研修院为我们精心定制的艺术课程、展览和演出中;倾听各个领域的艺术大师对艺术、对人生以及对自己使命的内心独白;同时,得以和来自各个艺术门类的同学心灵碰撞。我终于感到自己似乎已经看到了答案的轮廓,或者努力的方向。“

费茂华在中青三班做自我介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