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舒宪教授:和田美玉流光溢彩 文化新观拓宽思路
发布时间:2015-08-04 发布人: 字号: A A A

和田美玉为何受到历代王朝皇室贵族的青睐?几千年的玉石之路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大观?如何追溯、发掘文学叙事背后的真实历史?8月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中心主任叶舒宪教授做客新疆地区文联系统干部培训班,为培训班的122名学员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文学人类学在中国》。

 

叶舒宪教授授课

“走出文字的牢房”

讲座伊始,叶舒宪教授首先给学员们展示了两组图片,形象地解释了文学与人类学两个概念,从而引出此次讲座的主题——文学人类学。叶舒宪介绍,文学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走出文字的牢房、认识中心文明发生之根、探寻承载核心价值观的物质原型。

叶舒宪谈到,文化分为两大传统,即前文字大传统和文字小传统。所谓前文字大传统是指在没有文字记载时期的文化传统,这也是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范畴。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一套整合多学科知识的方法论——四重证据法:第一重证据是文献,第二重证据是出土文字如金文、帛书,第三重证据是口传活态文化,第四重证据是实物与图像。

叶舒宪指出,研究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掌握两重证据、三重证据显然是不够的,要解开中华文明在漫长岁月中留下的无穷密码,我们必须综合采用四重证据法,通过文字、口碑、图像和物质的互阐互证,找到文化多级编码的原型。

叶舒宪为学员展示玉石文化

新疆,最吸引世界目光的亮点无疑是流光溢彩的和田美玉。叶教授按照人们对和田玉的认知程度将玉石传统分为东玉西传和西玉东输两个阶段,其中东玉西传是将中原的玉文化传播到西域地区,西玉东输则是将西部数千年的玉矿资源输送到中原。“和田玉进入中原后,受到夏商周统治者的一致崇拜与向往,造成华夏文明的资源依赖现象,使得西玉东输的交通运输——玉石之路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的命脉所在。”叶舒宪说。

叶舒宪强调,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文明有如此长远和持久的资源依赖,和田玉直到明清两代仍是河西走廊上最繁忙的进关物资。追问其动力,须诉诸核心深化信仰——以玉为神、以玉为德的华夏价值观需要。而这也恰恰是中原王朝统治者对和田玉青睐有加的内在原因。

在讲座尾声,叶舒宪教授为学员们展示了最新在河套地区发现的石峁石城辟邪神秘景观。“叶教授的课很有意思,讲了很多我们和田玉的历史文化,真是大开眼界。”一位来自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学员在课后由衷赞叹道。

文/国内处 石琳

导师简介

叶舒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中心主任、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神话学会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出版《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中国神话哲学》、《<诗经>的文化阐释》、《庄子的文化解析》、《千面女神》、《熊图腾》、《金枝玉叶——比较神话学的中国视角》、《原型与跨文化阐释》、《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等专著、译著39部,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发表论文400余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