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特聘导师王晓鹰:为安徽话剧发展把脉
发布时间:2015-07-16 发布人: 字号: A A A

 “惠而浦之夜”——国家话剧院经典原创话剧《伏生》近日在合肥大剧院上演。此话剧由我院特聘导师,国家一级导演、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王晓鹰导演。在接受《合肥晚报》记者采访时,王晓鹰针对安徽话剧当前发展情况提出了“政府应当建立扶持话剧发展有效机制”等中肯建议。

王晓鹰

王晓鹰自1975年高中毕业离开合肥,先去了当时的池州文工团,后来又到了中央戏曲学院、国家话剧院。“《伏生》在合肥的演出,对我个人有着特殊的意义。”王晓鹰告诉记者,这是他离开合肥40年来首次携带个人作品回到家乡公演。

《伏生》剧照

话剧《伏生》讲述了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后,通晓儒学精髓的伏生将儒家大成之作《尚书》等以奇特方式保存下来的传奇故事,其以巧妙的改编、颇具震撼力的舞台效果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长廊,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重新感悟“焚书坑儒”那骇人听闻的暴政和伏生传承《尚书》的伟大意义。

据王晓鹰披露,《伏生》剧本早在10年前就已完成,本子到他手上已是十年后的事。这出戏最打动他的地方在于,伏生虽为一代儒家宗师,却有着“大文化”的胸怀,由伏地而生到挺立于天地,这是一种生命状态,也是一种文化状态。剧中主人公遭遇妻儿惨死、家庭落败,乃至最后被逼迫不得不以装疯卖傻的方式苟活下去保护《尚书》。为此,王晓鹰对戏中最受关注的藏书方式进行了艺术的处理,将伏生“壁藏《尚书》”改为了“胸藏《尚书》”。“如果这个戏只是写儒家文化的传承,就浅了。从这个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文化人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生命联系,而不仅仅是外部冲突。”王晓鹰解释道。

《伏生》自亮相以来好评如潮,不仅王晓鹰凭借该部话剧获年度最佳导演奖,剧中主人公《伏生》的饰演者侯岩松亦凭借此戏摘得梅花奖。此次王晓鹰携带《伏生》首次返乡公演,引发了安徽合肥一带的观剧热潮。

 

《伏生》剧照

谈及家乡话剧的发展情况,从小看安徽话剧长大的王晓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王晓鹰直言,现在的安徽话剧不如以前演得多,与其他一线省会城市相比,也有所落后。他认为,一个地方要想繁荣话剧艺术,不能只有一个体制内的剧团来做,而应该包括学校的、体制外的更多团体,将小众艺术进行大众化的推广。“推广的方法就是多排戏、多演出,我们进行艺术创作只完成了前一半,后一半就是更多的演出,与观众有更多接触的机会,这需要一点一点做。对一个像合肥这样的都市来说,应该有更多的观众把看话剧作为自己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王晓鹰又谈到,当今时代常常会有一些话剧作品,纯粹简单娱乐,缺乏深刻高雅性,如果这样的作品多了,容易会给观众造成不小的误导。“那些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话剧的全部,简单搞笑的戏会把观众口味搞坏。应该要引进一些艺术品质比较高的作品,这对培养观众群体、培养一个城市的高雅艺术氛围将起到积极作用。”

王晓鹰还特别强调,青年爱好者是话剧发展的希望,而年轻一代人做戏剧有一点无法回避的就是票房,如何做到不要让票房‘异化’年轻人对戏剧的热爱是一个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需要政府建立有效机制,给予话剧更大的鼓励和支持。

来源:合肥晚报

导师简介

王晓鹰,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荣获“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及“新世纪杰出导演”称号,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导演奖、“金狮奖”优秀导演奖、“曹禺戏剧奖”优秀导演奖及优秀评论奖等全国性大奖。导演话剧《理查三世》、《伏生》,音乐剧《水漫金山》、《雁叫长空》,歌剧《钓鱼城》,舞剧《十里红妆》,越剧《赵氏孤儿》,京剧《辛弃疾》,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等,出版《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等理论专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