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昆:立足影像谈文化
发布时间:2015-07-03 发布人: 字号: A A A

7月1日上午,著名摄影评论家、策展人鲍昆来到中青八班,以“立足影像谈文化”为题,从摄影史的角度,梳理了摄影术由西方出现以来的历史脉络和一些重大事件,包括摄影对绘画的影响等。同时,他结合当代热点作品对中国摄影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个人的观察和思考。

鲍昆在中青八班授课

“摄影是目前世界最受重视的,最具有先锋和前卫性的一种视觉文化媒介。”

鲍昆老师认为,早期摄影技术的复杂性和器材的昂贵造成摄影并不是一个公众普遍的权利,而是有一定专业性和财富性的权力。摄影师因此也是一个有一定权力的人。

摄影的出现扰乱原本稳定的画家的生存市场,比如抢去了肖像画的市场资源。在与绘画博弈的150多年里,最终迫使绘画彻底转型。摄影是用事实来说话的艺术,它的魅力是用相机所复制来的现实的视觉瞬间去回答现实的问题。

中国摄影史上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是二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文人的唯美摄影;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的全民性摄影浪潮。

“没有前期的酝酿和准备,拍摄过程急促而短暂,缺少对艺术的深刻理解,这样的影像太多了。”

鲍昆老师提出,从摄影方式意识上看,我们的摄影基本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抓拍快照阶段。就是——图像抓拍:Snapshot。这是因为我们接触的摄影技术已经属于消费性的快照技术,没有经过早期的手工性摄影的训练,造成我们的摄影思维方式中缺少对摄影复杂的可能性的认识。

再加上过去贫穷造成的拜物恶习,很长时间许多人对于摄影的理解就是“玩照相机”,后来渐渐改变成“玩摄影”、“玩照相”。这些词语中隐含的潜意识说明着我们对摄影的理解,大多数人还是将照相机当成一个玩具,把摄影行为当作了一种富裕生活的方式和标志。

“每个人头戴冲锋帽,穿着冲锋衣,野战大皮靴,穿着特种兵的背心,兜里塞着各种镜头,身上背着三架相机,还扛着三脚架,像吃了人参的感觉,拿起相机跟开机关枪似的。”

鲍昆老师认为,在风光摄影式微后,很多人开始扎堆街拍,从都市到乡村,某些人还将比如构图、色彩之类的一些摄影时的修辞手段绝对化,将手段变成了目的。另外,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总将复杂的摄影领会成为简单的一个艺术,结果无形之中排斥了摄影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的摄影长期呈现一个状态就是潮流性,一窝蜂的追风模仿成为常态,鲜少个性化地探讨和努力。整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一世纪初期是风光摄影,从上到下,最近这两年出现的几乎都是街拍,少数年轻人玩所谓的私摄影,现在又回到古典意识玩新瓶装旧酒的“主观摄影”。但这些给自己贴标签为当代摄影的,也基本是快照,然后回到PS上做点效果。针对当前跟风出现的湿版摄影、古典工艺,他说“有人将其当作当代艺术来看,让人感到愤慨。”

“由于缺乏对世界摄影史的了解,造成我们对从1839年以来开始的摄影术发展没有系统性的认识。接触到的世界性的摄影资讯都是碎片式的,没有系统性。一些似是而非的资讯概念大量出现在一些大众媒体,容易对初学者造成阅读误区。”

鲍昆老师认为,由于长期观念的禁锢、视野狭窄,中国摄影对媒介的使用非常狭窄。早期唯美快照,后期街拍快照,都是快照。快照影响人们对媒介功能的深入认识,不愿意挖掘媒介的更多可能性,都是求快,暴露了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陋习。摄影媒介的便捷性,满足了某些人潜在的功利性需求。

“今天的艺术,从造型意识艺术转为了思想观念为衡量标准的艺术。今天的艺术是观念化的时代,追求的最大点是思想的叙事和表达,而手段随便,打破了所有艺术的边界,是跨界的。”

作为摄影评论家鲍昆老师感慨道,今天作摄影批评是所有艺术批评中最难的,因为摄影面对的对象过于复杂,你没有历史知识,美学训练,没有知道后现代主义以来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你根本没法面对摄影。

回到摄影,不能只是方式上的搞怪,“凡是看不懂就是当代艺术”,这是错的,当代艺术必须要多数人看的懂。当代艺术是需要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艺术,是需要阐释的艺术,而作品的阐释权实际上是交给观众的,观众有越大的阐释空间,阐释的方向是对的,这就是好的艺术。艺术要一目了然,知道说的是什么意思,看到你是否代表我的内心,说了我们公众想说的话,如果你达不到,就是伪当代艺术。

今天最新最新的艺术,已经不再是装置了、行为了,这都不新鲜了,最新的叫移动互联艺术,今天的艺术必须要强调互动性,参与性。他结合自己辅导一位摄影专业的学生,利用街头采访多人的影像截屏方式,成功制作毕业作品的案例对此进行了详细讲述。

 

(作者:中青八班学员、山东商报社首席记者吕廷川)

鲍昆与学员吕廷川合影

名师简介

鲍昆(中青八班学员、中新社摄影记者廖攀摄)

鲍昆,著名摄影家、视觉文化评论家、策展人。曾担任CCTV《瞬间世界》栏目主编,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以及多个城市国际摄影节策展人和学术论坛主持人。著有文集《时间的躁动》、《观看·再观看——当代影像文化》等,主编《摄影中国——中国摄影50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