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赴贵州省瓮安县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2016-05-16 发布人: 杨宗哲 字号: A A A

5月10日,由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副院长赵文民带领的调研组,来到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进行调研,为“永远的长征——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学员长征精神主题作品展”实地创作进行调研。瓮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曾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丰祥,县政协副主席郑毅等代表县四家班子与调研组一同商讨、谋划红色采风路线。

5月11日,调研组一行在瓮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杨俊松,瓮安县文联副主席、瓮安县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周敏等人的陪同下,前往猴场古邑区进行实地调研。

猴场会议会址位于瓮安县猴场镇西1公里的猴场村。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元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扩大会议,即历史上著名的“猴场会议”。

猴场会议纪念馆分为上下两层,通过运筹帷幄战黔中、承前启后迎曙光、鱼水情深感瓮安三部分展示自红军转兵贵州,经过瓮安,与瓮安人民建立的深厚之情。运用场景展示、史实图片、历史文物以及声、光、电、影等科技手段向观众全方位展现猴场会议的重大意义。

调研组对馆内资料进行摄影存档

讲解员为调研组讲解猴场会议纪念馆内馆藏物品

在考察猴场会议纪念馆时,赵文民向陪同考察及现场讲解人员询问了“猴场会议”的历史细节,以及红军长征中“四过瓮安”给瓮安县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带来的深刻影响。

调研组研究馆内资料

猴场会议纪念馆内图文资料

接下来调研组一行还前往猴场会议会址、毛泽东行居、红军干部团修养连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调研组考察毛泽东行居

红军渡江用的竹排

红军标语

12日,调研组前往珠藏镇桐梓坡农会、游击队旧址和江界河战斗遗址等红军突破乌江战役旧址进行实地调研。

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后,遵照“猴场会议”精神,以瓮安县珠藏镇桐梓坡为基点,将革命势力向周围延伸,积极发动武装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同年1月12日,红军在桐梓坡召开千人大会,成立桐梓坡农会和游击队,选出农会主席、游击队长。桐梓坡农会和游击队是红军长征以来建立的第一个农民政权及革命武装,是红军进入黔北后点燃的第一支革命火炬,其政治意义和革命影响极为深远。

在考察桐梓坡农会、游击队旧址时,赵文民同珠藏镇宣传委员张光强进行交流,了解桐梓坡农会、游击队成立前后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在调研过程中,赵文民向张光强提出整改建议,希望瓮安县委县政府能够加强对桐梓坡地区房屋、文物的保护和修葺工作,以这些文物作为载体,将长征精神发扬、传承下去。

赵文民向张光强询问乌江战役历史细节

红军在桐梓坡生活使用物品的复制品

在桐梓坡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前往乌江江边的江界河战斗遗址进行调研。

强渡乌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仗,扭转了军事上的被动局面,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是长征的重大转折。它打破了国民党蒋介石妄图围歼红军于乌江南岸的梦想,让红军赢得了充分的时间,营造了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让中央红军这支自长征以来的疲惫之师得到了较长时间的休整。

杨成武上将在红军强渡乌江后题字“乌江天险”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拟于6月6日至12日组织20位校友赴瓮安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创作活动,走访瓮安县长征胜利80年以来具有典型意义、有宣传报道及艺术创作价值的个人、家庭和村落,如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及其家庭、能体现长征精神的时代楷模和当代人物、长征途径的村落等。使研修院校友能够深入基层结对子,促进艺术交流与合作,围绕“长征精神”主题,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拓展阅读·猴场会议】

猴场会议是红军入黔后,政治局在黎平会议之后,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了黎平会议精神,坚持渡江北上建立新苏区,完成了红军战略方向的转移;强调加强政治局对作战方针的领导,基本上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的军事指挥权;确立转入反攻,消灭敌人主力的指导思想,使作战方针由消极防御、消极避战转为积极作战、积极防御;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赤化,积极开展政治宣传,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扩大红军,瓦解白军,传播革命火种。

猴场会议决定,红军一举突破乌江,直捣遵义,实现了红军处境的根本好转,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思想上、组织上、战略上作了直接的准备,成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前夜”。在瓮安,红军创下了抢渡乌江的战争壮举,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伟大胜利,实现了红军在战略上由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的转变。

作者:杨宗哲  摄影:瓮安县文联高邓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