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特聘导师王晓鹰开讲 ——中国版《理查三世》的创作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5-04-10 发布人: 字号: A A A

4月9日下午,中青七班的学员们迎来了第一场名家讲坛。我院特聘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结合自己在创作中国版《理查三世》的心路历程,与40位青年艺术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分享了自己在剧目改编创作、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等方面的心得体会。

王晓鹰讲“玫瑰战争”

王晓鹰详细介绍了莎翁笔下这部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并指出,这种背景研究工作,对于戏剧创作者“形成自己的创作思路”极具价值。《理查三世》是莎士比亚以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玫瑰战争”为时代背景,创作出来的一部历史剧作品。理查三世被描述成一名身体严重残疾、相貌丑陋且嗜血成性的暴君,为登上王位不惜谋杀自己的哥哥和侄子们。但事实上,理查三世是否真如莎翁剧本中描述的那样,英国历史学界对此并无定论。由此,王晓鹰提出了戏剧创作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戏剧的创作是否一定要追究历史真相?”他指出,对于所谓的历史真相,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对于戏剧艺术,更重要的其实是“我们如何理解”“我们如何表达”

王晓鹰在讲座中

首先,要反思我们的创作动机,要对我们所要呈现给观众的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价值做深入思考。四百年来,“理查三世”站在世界各地话剧舞台上,其丑陋、残暴的艺术形象广为人知。而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却不应止于向观众再现这一形象,而是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深挖这一艺术形象的哲理内涵,拷问灵魂,拷问人性。王晓鹰特别强调,好的戏剧作品总是能够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而不是让观众成为“局外人”,要“挑战观众的安全感”,这样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鸣,引发深思,成为经典。因此,王晓鹰一反“理查三世因身体残疾、相貌丑陋的外在形象而心理扭曲、性情残暴”的传统叙事,而强调这样的观点:“一个恶人,完全可能就是一个正常人”。他试图通过此剧向观众传达:任何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当他被自己心中的欲望所控制,试图使用非常手段去实现野心,他就已经开始接近理查三世了。

其次,要思考如何表达的问题。如何将中国元素与外国经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不让观众产生“违和感”,这是一种挑战。

王晓鹰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在创作时的构思:第一,把理查三世塑造成了一个具有中国式思维特点的象征性艺术形象,用“对白”和“独白”两种状态来表现他的外部健全和内心残疾;第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以中国传统艺术为手段来构造整体演出形态,以此直接演绎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和人文内涵;第三,以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原则、艺术规律作为话剧舞台表达的核心艺术精神和主体艺术语言,以此尝试中国话剧在更高层次上向民族化深入开掘和向现代化大步挺进。通过大量融入中国元素,如三星堆的面具、二桌四椅的舞台设计、英文方块字的守旧以及民族打击乐器纵贯全场的单人solo,成功的营造了一个“时空四维、视听一体的中国式演剧结构”。王晓鹰兴奋地指出:有了这样一个“时空四维、视听一体的中国式演剧结构”作为导表演创作的基础依托,我们便获得了一种自由——尽情地,甚至任意地使用包括中国戏曲、中国服饰、中国面具、中国图腾、中国书法、中国音乐内在的各种中国艺术元素的自由!同时也保证了自由使用如此众多的中国艺术元素时的统一、自然、熨帖与和谐。

学员踊跃发言与导师交流

在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学员们踊跃发言,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导师进行交流。中青七班的第一次名家讲坛,在这些年轻艺术家们许许多多未及一一解答的问题之中告一段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也许他们将亲自走向那些答案。

 

导师与学员们合影留念

 

王晓鹰,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作品包含:话剧《理查三世》《萨拉姆的女巫》《伏生》《离去》,音乐剧《水漫金山》,歌剧《钓鱼城》,舞剧《十里红妆》,越剧《赵氏孤儿》,京剧《辛弃疾》,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