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一期导师郅敏:你,就是我——我的生命观、材料观、艺术观
发布时间:2016-07-21 发布人: 郅敏 字号: A A A

郅敏作品《河图洛书·地象》

我的生命观

白天,我动手劳作,早上和晚上,我读书与写作。二十余年来,创作和写作,是我艺术表达的“双生”。

每日清晨,当东方粉色的朝阳徐徐洒向书桌、映在脸上,我大口呼吸着空气,努力打开每一个细胞来感受这个世界,心中都会溢出不可抑制的幸福感。

书桌上,放了一些我从世界各地捡来的石头。最近所得的几块,出自敦煌雅丹地貌。这些黑色的岩石,不知被什么力量分散开来,沉寂亿万年,有些棱角可能是经历了几千万年的风蚀水磨,如今略有一些温润。石头的棱角被早晨的阳光照出了五彩的光芒,映射在我的眼中。

与自我对谈,与所有外在世界对谈,是我这些年的生活方式,也是我对待艺术的态度。我非常珍惜精神的蓄积和思想的领悟,希望在艺术作品、文字作品中表达出看不见、摸不到的精神世界——虽然艺术必须以物质的方式来呈现。

我是一个反应慢、成熟晚的人。十年前,在而立之年的某一天,我才突然开始试图理解物质的世界。仿佛这是一个起起伏伏、聚聚散散的物质世界。这些物质在某一刻聚拢成为一个东西,有它的形态、材质、灵魂,他们可能会存在一段时间,也可能瞬间即逝,但这个存在无论是刹那间或是亿万年,都终有一刻要离别——会散开来,和其他东西再次相聚,成为另一个东西,形成另一个形态、材质、情感、灵魂、命运。

这,就是我的生命观,也是我创作《万象》的由来。

郅敏作品《河图洛书·万象》

我的材料观

从1993年算起,我运用陶瓷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已有23年。在2004年开始创作《双生系列》之前,我尽力体验中国陶瓷的烧制方式,随着自身成长和阅历增添,逐渐产生我自己的材料观。

在我看来,地球内部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窑炉。而地球,是最伟大的雕塑之一,也许还包括宇宙中所有的星星。

所谓雕塑,既是造物,物从何来,从自然中来。

地球就是窑炉,它对所有物质进行烧造。那些涌出表面的一切都可以看作是烧造的结果,所有的山石、所有的矿脉。

矿脉,是全世界陶瓷来源的根本。

矿脉就这样静静的等待人类的出现,这一等就是亿万年。

虽然所有材料都是上天的赐予,但是陶瓷与纯天然的石材、木料不同,它是人类的智慧参与自然再造的结晶。我们当然可以把山石看做陶瓷,但那是上天之作,能够模拟上天的手法,却是人类智慧发出了闪光的行为——烧造。

烧造,如同深山幽谷中的一声长啸,仿佛可以划破创造力的天幕,触探到新的世界。烧造,跨越了文明史和文化史,见证了人类演化的一幕一幕。烧造,是一场洗礼,是“天人合一”的艺术行为。泥土终将面对火的洗礼,物质在火焰中等待能量转换的聚变。

就这样,自然和自我在缠绵与搏杀中,开始初步融合。

土和釉料都是不同成分的硅酸盐矿物质;铁、镁、钴、铜、钛等金属为溶剂和成色剂;再加上木头或者是煤炭来烧制——煤炭是木的转化,如今陶瓷烧制大量使用的天然气是石油的伴生品,同样也是动植物的能量转化;就这样,金、木、水、火、土共同创造出天人合一的陶瓷。

世界范围的陶瓷历程,无一不是当时代对材料的驾驭,生活方式的佐证。使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各地域的地理环境、采料方法、交通运输方式、矿石冶炼技术等一系列的经济、科技、文化的成果。陶瓷,是人类参与和认识自然的产物。

中国,一个集合了陶瓷极大丰富性的国度,在世界范围内,无与伦比。幸运的是,我行走其间。这并非因为我是中国人,而产生的臆断。

陶瓷的丰富性,需要两个条件的支持:

其一,需要地理条件。只有地理风貌足够丰富,矿脉资源差异足够大,而且版图足够辽阔,才有可能形成更为丰富的陶瓷文化的基础。

其二,需要时间。有了地理条件的可能性,还要花很长时间来培育和丰富它——这,也许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无数代的智者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实验,向未知进发,才能够呈现了如今所见的、瑰丽丰富的中国陶瓷文化。

时间,是一个“要命”的东西,时间仿佛可以“要”所有东西的“命”,也可以“给予”所有东西“命”。时间决定了一切,它是陶瓷的根本,也是一切的根本。

最后的母体,是恒星,是太阳,是宇宙。

它们有可能是地球能量的终极来源。它们才是烧造的原型、才是陶瓷的原型。当人类开始领会自然之深意的时候,开始模仿太阳,开始以燃烧的方式来创造物质,漫长的陶瓷之旅才真正开始。光芒的太阳以及无尽的宇宙是强烈的象征符号,不断提示人们,地球是一个活物,并且仍然在不断地烧造之中。

郅敏作品《河图洛书·龙马》

我的艺术观

艺术,是人类参与讨论世界的一场行动。

雕塑,是人类参与探讨世界的一团物质或能量。

这块物质,可以是任何形式,也可以是任何状态。它们都来自于自然。

自然之造化,人类遥不可及。

山、石、树木、云朵、流水,各种生灵,包括人类自身,自然中的一切在我看来仿佛都是上天的雕塑作品,显现出无比丰富的形态,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资源。

但这些都还不是艺术,是自然。

艺术不是自然。艺术,是这些物质、能量与艺术家创造力的合一。

点燃艺术的,是人的创造力。

艺术是人类参与自然、讨论世界的结果,是人们参与寻求真理、向往光明的痕迹。自然自有规律,面对上天的启示,人类可以膜拜、学习、领悟和超越自我。艺术,可能存在于每个人的体内,是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是人类在天穹之下追寻日月之光的见证。

艺术的终极目的,是关于爱和光芒。

“我”,是此刻凝聚的一团物质与灵魂,“你”,是大千世界、无尽宇宙。我的艺术来自于“我”与“你”的对谈。

我爱你,并不一定是因为你爱我。

可是我面对的那个“你”,又是谁呢?


你,是山石,

是飞鸟,

是南山的菊,

是抓不住的雾,

是看不见的光。

你,是星辰,

是青春,

是看不透的历史,

是无尽的爱,

是一切。

可是我想融入你。

那么请允许我说,

我爱你。

你,就是我。


导师名片

郅敏,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澳门一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副秘书长、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机构(IOV)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上海美术馆、法国斯特拉斯堡中欧文化中心、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等学术机构举办四次个展,参加国内外联展数十次,出版著作三部,发表文论三十余篇。作品被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宁波美术馆、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联合国教科文IOV总部等机构、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及个人收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