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特聘导师王晓鹰谈中国版《理查三世》:东西方戏剧的碰撞与融合
发布时间:2016-11-29 发布人: 字号: A A A

今年是威廉·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日前,国家话剧院研究教育部举办了王晓鹰导演专题讲座暨《合璧:〈理查三世〉的中国意象》一书签售会。我院特聘导师,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王晓鹰,以“中国版《理查三世》 ——东西方戏剧的碰撞与融合”为题,详细介绍了排演该话剧时所注入的中国元素。

王晓鹰在讲座中谈到,排演《理查三世》缘起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当时英国请了36个本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导演来排36个版本的莎士比亚戏,而王晓鹰的这版就是其中之一。莎士比亚在全球范围内有数不清的排法,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用原汁原味的方法去排,我反问道,什么叫原汁原味?我认为,英国人可能更愿意看到他们不熟悉的排法、跟他们不一样的排法,那样更能体现莎士比亚是全世界观众的。因此,我们最好的选择是带着自己的语言、文化、戏剧、历史的表达来排莎士比亚,这样的表达才能是世界性的。

中国版《理查三世》剧照

为确保莎翁戏剧原有的文化信息、思想信息、情感表达信息不受影响,坚持对原著的尊重,王晓鹰在排演《理查三世》时没有改动剧本的情节故事和人物身份,而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戏曲艺术为表现手段,从舞美、服装、道具、化妆、音乐、音响等方面尽量挖掘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造型形象和艺术语言,为该剧注入中华文化的意蕴。王晓鹰强调,“这不是简单的话剧民族化,我想做的是一个中国式舞台意象的现代表达。”

签售会结束后,《光明日报》记者就戏剧发展对王晓鹰进行了深入采访。他认为,有些戏剧创作者往往把没有好的作品归因于“外部困境”,事实上,更重要的是“内部困境”——对戏剧这门艺术的理解有距离,对其创作规律的掌握有欠缺,以及能否做到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脚踏实地去创作有深刻思想、有丰富情感、有厚重文化历史内涵的作品。王晓鹰表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观念、艺术态度的问题,但观念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创作问题能够同时得到解决。面对现实、深入生活之后,就开始考验创作者怎样思考现实,怎样理解生活,进而如何表达对现实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而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戏剧创作的人,能透过对表面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在创作过程中挖掘出人物更深的内涵意义、生命价值、人生哲理。

王晓鹰专著《合璧<理查三世>的中国意象》

来源:光明日报


导师简介

王晓鹰,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特聘导师,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及“新世纪杰出导演”称号。曾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导演奖、“金狮奖”优秀导演奖、“曹禺戏剧奖”优秀导演奖及优秀评论奖等全国性大奖。近几年主要导演作品有:话剧《理查三世》《萨拉姆的女巫》等,音乐剧《水漫金山》《雁叫长空》等,歌剧《钓鱼城》,舞剧《十里红妆》,越剧《赵氏孤儿》,京剧《辛弃疾》,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等。在舞台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导演艺术理论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50多万字,出版《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戏剧演出中的假定》等理论专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