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一期安洨华:《菩萨蛮》创作漫谈
发布时间:2015-12-01 字号: A A A

11月9日至10日,中国潜江(曹禺故里)剧本创作研讨暨推介交易会在潜江举行。研修院中青一期校友、贵州省文联文学院副院长安洨华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菩萨蛮》获中国潜江(曹禺故里)优秀剧本征集评选优秀奖。为此,我们特请安洨华撰文,对剧本的创作过程展开漫谈。

《菩萨蛮》取材于遵义市区红军山上一座被老区人视为“菩萨”的红军塑像,这座高4.5米的青铜像,表现的是一位红军女卫生员给一个骨瘦如柴的病童喂药的情景:她怀抱病童,用嘴轻轻吹着勺子里冒着热气的中药,脸上流露出期盼着病童早日康复的神情。

这座铜像背后的真实故事,在遵义家喻户晓。红军女护士塑像的原型是红三军团5师13团2营男卫生员龙思泉。1935年初龙思泉随部队长征到遵义后,因给老乡治病掉队,被伪乡长枪杀。乡亲们流着泪把他悄悄安葬了,把他的坟称为红军坟。那些患病怀念龙思泉的老乡去坟前凭吊返回时,因精神振奋病情减轻,便传说是红军“显灵”,称龙思泉为“红军菩萨”。 解放初,龙思泉的坟被移至红军烈士陵园内,1990年当地政府又在坟前塑了座铜像,老百姓都称这座塑像为“红军菩萨”。“红军菩萨”的故事至今已流传了七十多年,老区人民不仅记住了龙思泉,并且把他神化了,他们说几天不来拜拜“红军菩萨”,心里就空荡荡的,烧烧香,再抚摩抚摩他的脚,能解除病痛。塑像的脚如今已被老区人民和前来旅游凭吊的人摸得锃亮。

开始写这个剧本是在2008年,当时文联的领导对我说,遵义红军山上有个红军女卫生员的塑像被老百姓称作“红军菩萨”,关于这个塑像的故事很值得写,这样我知道了龙思泉的故事,然后我觉得我有责任来讴歌这样一位英雄。剧本初稿在2008年就完成了,但完稿后我不甚满意,想要使得一部红色题材的电影吸引观众,我不能停留在老式的主旋律的叙述方式上,于是2010年,我将剧本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将悬疑元素贯穿该剧始终,使“红色悬疑”成为了这部剧本的标签。在修改剧本时,我又想到一个问题,除了龙思泉给老百姓治病掉队被敌人枪杀这一点是史实,整个剧情我全是虚构的,如何将虚构和史实有机结合?于是在结尾我采用了模糊处理,当念磊为重病在床的奶奶在遵义寻访当年失踪的大磊爷爷的线索时,知道了遵义红军山上红军女卫生员塑像背后的龙思泉的故事,他发现了奶奶给他讲述的大磊爷爷的故事与龙思泉故事的相似点,就在他打电话回去,向重病中的奶奶求证时,奶奶在他打进电话前一分钟去世了。

剧本最初的名字就是《红军菩萨》,许多看过剧本的人在对剧本给予肯定时,又指出剧名的不妥。因为该剧有爱情线索,有男主人公大磊失踪后,他的未婚妻几十年来对他的苦苦寻觅和等待,于是我最终将剧名改为《菩萨蛮》,最后用李白的《菩萨蛮》词作为了该剧的片尾曲。

剧本能获奖,我要衷心感谢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的领导和老师们,我们编剧研修班一期有个群,我在群里看见了郭申和郭光俊同学发布的优秀剧本征集评选信息,于是才有了后面的获奖。

作者:安洨华

校友简介

安洨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一期校友,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贵州省文联文学院副院长。发表《回家从此是一种忧伤》《美丽的爱情》等散文多篇,发表《行走在艺术性与公共性之间》《梵婀玲上的名曲》等文艺评论多篇。创作的《美容院的故事》《为了谁》多部小戏小品在各类赛事获奖。担任电视连续剧《别让眼泪流过夜》改编。电影剧本《山水恋歌》《菩萨蛮》获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