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八期杨景初:影像中的视界——第六届罗卡当代摄影季前言
发布时间:2015-10-30 字号: A A A

由中青八期校友、厦门罗卡当代艺术馆馆长杨景初担任策展人的“第六届罗卡当代摄影季”将于10月31日在厦门拉开帷幕。为此,杨景初特意撰文,抒写自己对摄影、对影像的理解和思考。

宣传海报

“摄影的出现,将改变艺术的存在形式,甚至改变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这是1935年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提出的惊人预言。纵观摄影发展史,从蛋白摄影术到菲林胶片的出现,再到革命性的数码技术的诞生,摄影自身的巨大革新反复的见证着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具备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新视觉方式。

早期摄影,因为昂贵且稀有的技术与器材的限制,摄影的话语权垄断在少数拥有财富或权力的人手中。而当下,摄影器材的普及,使图像的话语权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大众参与图像的创造与传播,使摄影成为不可替代的扩长了人类知觉经验的一种重要手段。

早期摄影人在暗房里工作

第六届罗卡当代摄影季是在厦门举办的以当代影像为主题的活动。自2015年6月起历时4个月的筹备,摄影季构架出三场摄影展览,涵盖了多角度、不同类型的艺术项目,其中包括中国摄影名家阮义忠的摄影作品展、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摄影联展,以及斯里兰卡国家摄影协会的摄影交流展。

阮义忠摄影作品展

当代中国青年摄影联展

斯里兰卡摄影展

摄影之所以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艺术类型,并不是在它一诞生就占据了这种地位,而是自身发展后逐渐发生的事,正如阮义忠先生所说:“在所有艺术表现形式中,惟有摄影越来越走向后现代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选择。除了主观独特的创意性选择之外,别无他物。”人们开始认识到,摄影只是一种媒介,相机只是一种用于延伸我们眼睛的工具,个人的观点与立场才是影像当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才是使摄影成为艺术的最重要理由。

当观众面对阮义忠一场因音乐而起的纪实摄影作品、面对青年摄影师们在困境的思索中用镜头书写的隐秘寓言......人们也许会在视觉体验之后突然发现:摄影是如此吊诡,它改变了人类对“真实”的认知和信赖,也改变了叙述式的传统艺术解读方式。摄影术的快门特性,导致它将世界展示为无数个瞬间的片段,加上由于影像复制的现代化,同一影像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出,影像创作时的“灵韵”被强行剥离。因此,人们的世界观差异加入了对影像的解读,同一影像在不同读者和不同语境中不断产生新的含义,这几乎是不可控的。

如何更好地了解摄影语言,是当代人关心的问题。事实上,摄影的修辞是一套包含了个人视觉经验与社会伦理的符号。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解读影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

最后,我想套用康德(Immanuel Kant)的一句话来作为对此次摄影季的期许。康德说,花的美在于它的各个部分组合体现出了和谐的状态,这种和谐也包括看花的人。一个艺术节的圆满不仅在于展出了众多有价值的摄影作品,也包括了观展者的感受与收获。

作者:杨景初

校友简介

杨景初,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八期校友,厦门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厦门罗卡当代艺术馆馆长。曾与厦门市政府一起访问众多国际友城并成功策划多次摄影交流活动,个人100多幅摄影作品被美国德州奥斯汀、加拿大温哥华列治文、新西兰惠灵顿、澳大利亚阳光海岸、法国普罗旺斯、荷兰祖特梅尔、立陶宛考纳斯、乌兹别克塔什干、马来西亚槟城、新加坡等政府机构收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