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六期乔志友:舞蹈与戏剧联姻 艺术发展新趋向——以话剧《孔子》中的舞蹈为例探讨舞蹈与戏剧中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5-10-14 字号: A A A

由大连话剧团排演的话剧《孔子》将于10月15日进行公演,以下是我院中青六期校友、话剧《孔子》的舞蹈编导和人物造型设计乔志友与大家分享自己在编导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

话剧《孔子》宣传海报

2015年,我参与到大连话剧团的话剧《孔子》的排练之中。作为一名舞蹈编导,参加话剧的排练是跨界性质的。让一名舞蹈编导参与排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让舞蹈与话剧联姻,将二者的长处融为一体,增强舞台艺术的表现力。如何在不失话剧本体特征的同时,巧妙运用舞蹈元素,自然而不生硬,不喧宾夺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孔子》剧照

一、舞蹈编导和戏剧编导要正确处理舞蹈与戏剧的关系。

(一)打破传统惯性思维。任何事情做久了,都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在如何处理舞蹈和戏剧的关系上,如果舞蹈编导过分强调舞蹈的重要性,过多过滥的舞蹈很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但没有为话剧增光添彩,甚至会破坏话剧的节奏,最终使话剧变得不伦不类。而话剧导演如果过分强调话剧的本体特性,而忽视戏剧与舞蹈的共性,可能会让舞蹈在话剧中显得生硬,缺乏了应有的活力和灵动性,让话剧本身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因此,在合作时,一定要打破惯性思维。

(二)突破成见形成共识。近几年来,以孔子为主人公展现孔子人生经历、思想体系的,改编成电影、话剧以及舞剧、文学著作等文艺作品不计其数,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和思考,而作为在话剧中融入舞蹈成分来展现孔子人生经历以及思想体系的作品在目前较为少见,尤其是通过话剧演员来演绎《孔子》中的舞蹈场面对编导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我集中一周时间泡在图书馆里查阅大量的有关介绍孔子的书籍及影像资料,同时反复与市话剧团副团长、话剧导演杨军探讨研究如何将舞蹈内容在话剧中的运用。在双方的观点达成共识后,才能实现密切合作,使舞蹈和戏剧的结合成为一种自然的融合,舞蹈成功化入戏剧,恰当、适量。

《孔子》剧照

(三)深刻解读剧中人物与情感。作为一名编导,对舞蹈创作充满了热情,它常希望通过独具创意的舞蹈给人带来难以言喻的意外和惊喜。通过这次为大连话剧团创作大型话剧《孔子》中的舞蹈,让我更深刻地感悟到,在创作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定要踏实落地,不能空洞地、枯燥地解释或人为的理所当然地、不切实际地解释,甚至是不正确、不合理地解释,误导观众,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除了对历史上的孔子进行解读外,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对孔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形成新的一种舞蹈内容,融合在舞蹈当中。在话剧《孔子》中我们抓住了一个核心的精神——“礼”,这就为舞蹈的编创提供了一个合理的依据。我们把“礼”作为序,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孔子的博文、纯朴、育教、礼节,用极具特色的旋律和舞台意象展现了孔子时代,孔子和他弟子的内心与情感世界,展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人格魅力、精神特质、智慧之光,向后人传递着中国传统礼仪。

《孔子》剧照

二、舞蹈编导和戏剧编导处理舞蹈与戏剧融合的多种手段。

(一)塑造人物,既要尊重历史,又要赋予时代感。作为一名编导,要想通过恰如其分的舞蹈来塑造这位具有影响世界、让中国人倍感尊敬的伟人,确实很难。在创作上,形象设计很重要,尤其是从孔子哪个角度来创作?而且用什么样的舞蹈元素,是古典还是现代?如果是纯古典创作出来的东西,当今年轻人未必能接受,因为古典舞太多程式,难以接受,不愿意看;如果全运用现代舞元素,场面上是好看了,迎合了当代青年人的口味,但却失去了传统人物的真实性,让观众对孔子的形象产生错觉。我们是建构孔子,而不是解构孔子,我们不能抛开历史,一厢情愿地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使华丽的场面背后没有任何回味的余地。为此,我又反复查阅舞蹈的各种资料,了解到在中国历史中汉唐舞蹈最盛行,也算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鼎盛时期,因此,我在设计《孔子·大礼》舞蹈中,将古典舞、汉唐舞、现代舞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既有古典舞的韵味,又有汉唐舞蹈的乐舞风格,还有现代舞的技术性。

《孔子》剧照

(二)独舞、双人舞、群舞等手段可以综合运用。话剧中的舞蹈决不是花架子,也决不是用动作以及肢体语言堆积,设计出来的动作是要塑造具有审美意蕴的典型人物的,人性化的孔子形象服务,表现主要人物的内心体验和追求。我在对话剧《孔子》中《孔子·大礼》的舞蹈创作中感悟到,舞蹈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原创性艺术,主题的提炼永远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细腻了解,我在塑造孔子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抓住了孔子含胸驼背、憨厚谦让这一准确形象,在动作设计上舞步缓慢,与群舞的快速流动力度与速度形成了强烈对比,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孔子的育人、礼教以及孔子对弟子们的情谊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一下子看懂了孔子在传播读书育人礼仪礼节的场景。我在设计《孔子·大礼》《战国》《尾声》这三段舞蹈时,注重抓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重抓住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的舞蹈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展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改变了舞蹈动作的单一性和重复性,使动作发展的内在逻辑呈现出多种可能性,使观众在观赏时感到变化莫测的新奇。

《孔子》剧照

(三)舞蹈带给舞台的是诗画结合的意境,传达的是精气神。戏剧里,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灯光,众多的元素组合,形成了一种宏伟的视觉效果。这些种种独特元素的融合,带给观众们一种盛大的视觉享受和震撼。在观众的情感升华中,使戏剧《孔子》突显了其独特的品味。尤其我在设计群舞动作中,不是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堆积和叠加,而是注重提炼舞蹈动作的细描和深掘。在排练中,让参加《孔子》舞蹈表演的市话剧团演员们要认真解读有关孔子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对在排练中从未接触过舞蹈的话剧演员们,要求他们的身体对古典舞、汉唐舞、现代舞的精气神以及力美韵等精准掌握和入神传达。我在仅有5分钟的舞蹈中充分利用了舞台的各个空间,通过舞台每个空间的构图、流动以及采用了国外现代舞的创作手法、时空的转换、静与动、虚与实、三维空间的运用,使舞台画面丰富好看,让观众耳目一新。

《孔子》剧照

话剧《孔子》让我们领会到了舞蹈和戏剧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正应当在一种密切关系中互相交融、互相借鉴、同促共进。而戏剧在漫长的艺术之路中通过不断摸索,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韵律,我们需要共同创新来完善中华戏剧,开创更多优秀作品问世。

作者:乔志友

校友简介

乔志友(左)和《孔子》的演员

乔志友,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六期校友,大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舞蹈编导。担任多届国际服装节广场文艺晚会编导,大连第十届城运会开幕式晚会编导,大型音舞诗画《大海的歌》舞蹈编导。创作的民间舞《打砺子》等多部作品获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