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创新”——中青五期校友颜全毅改编越剧《牡丹亭》将于今晚在长安大戏院上演
发布时间:2015-05-27 字号: A A A

 编者按:5月27日晚,由我院中青五期校友、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颜全毅改编的越剧《牡丹亭》在长安大戏院上演,这也是中国戏曲学院首届越剧本科班的毕业演出。

越剧《牡丹亭》演出照

明人汤显祖所作传奇《牡丹亭》为中国古代戏曲之耀眼明珠,堪与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并列为戏曲史上两大高峰作品,自1598年传世以来,深受世人喜爱,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厚的文学价值与深远的艺术意味广受称赞、有口皆碑。明清以来,《牡丹亭》在昆曲舞台上盛演不衰,近代及至当代,更为众多戏曲乃至其他艺术样式搬演表现。众多剧种与艺术样式的《牡丹亭》花团锦簇、云蒸霞蔚,形成这一杰作丰富的外延递进与不同阐释现象。其中,杜丽娘、柳梦梅“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浪漫爱情传奇,成为人们动情、感怀以及种种思考的经典原型与事件。

越剧《牡丹亭》演出照

作为学院派的改编版本,一度、二度创作者更愿将其视为一个崭新的完整的作品,“这一个”柳梦梅固然是寻梦而来、为情痴狂的读书人,也是在现实世界频频碰壁,捧着一颗热心却不断凉却的年轻人。他与杜丽娘,是因爱而冲破生死;同时,也是执着地倾听到对方的声音,在保守的时代里寻找着共鸣力量的孤独者。柳梦梅、杜丽娘,其实都是努力寻找着变化的年轻人,生与死,只不过是寻找过程中的手段,而对于戏中的杜宝、陈最良和石道姑们,世界以不可转移的方式在变着,能不能接受,就变成一种强大的冲突;爱情,只是一种最戏剧化的形式。汤显祖《牡丹亭》在爱情传奇的背后,有着丰富的时代况味,而今天的演出,我们也努力给出自己的一种解读。

越剧《牡丹亭》演出照

近年来《牡丹亭》的越剧改编也有了几种版本,此次,中国戏曲学院越剧班的毕业大戏依旧将选题对准了这个不朽名著,作为学生作品,“实验”与“创新”成为这班越剧本科生的共同诉求。与院团创排大戏的强大实力不同,在有限的班级成员中,在行当局限中,越剧班师生以自己的热情,以“实验”的态度,对这一名著做出自己的解读与表演,尽量完成一次华丽的创造。这一改编本,少见的以柳梦梅作为主角,以其“寻梦”作为全剧的贯穿,在诸多改编版本中堪为“创新”,同时,赋予了这个《牡丹亭》不一样的切入视点。女小生的缠绵细腻、一唱三叹,是越剧这一剧种引人入胜的一大特色,越剧的唯美与经典的重构,构成国戏版《牡丹亭》的多元看点。

作者:颜全毅

颜全毅

颜全毅,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五期校友,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实验戏剧《还魂三叠》获2010年全国戏剧文化奖编剧金奖,2013年国际剧协“全球音乐戏剧奖”;越剧《倩女幽魂》获第2届中国越剧节剧目金奖,剧本《紫陌红尘》获首届老舍青年戏剧文学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