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县级三期校友、安徽省歙县文联主席汪祖明:大力传承和弘扬徽文化
发布时间:2015-03-20 字号: A A A

汪祖明近期工作照

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区,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也是著名的“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和“中国牌坊之乡”,更是在明清两代,辉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徽文化和敦煌学、藏学被称为中国的三大地方显学。徽文化博大精深,程朱理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盆景、新安医学、新安文学及徽戏、徽墨、歙砚、徽菜、徽派三雕(竹雕、木雕、砖雕)等都闪耀着徽文化的灿烂光芒,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怎样根据歙县的县情,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做好“传承和弘扬徽文化”这篇大文章,这不仅是歙县广大文艺家们必须应尽的责任,也是歙县文联应该思考的重大命题。县文联作为县委、县政府联系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这一历史责任和担当。县文联找准方向,明确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大力培养高、精、尖的人才队伍。

歙砚、徽墨和徽派三雕是徽文化中最具魅力的徽州民间艺术之花。它们历史悠久,歙砚和徽墨始于唐代,当时在歙县设有砚务官和墨务官,成为墨、砚最辉煌的时代;徽派三雕在明清时期也大行其道,鼎盛一时。经过近千年的坎坷传承和发展,如今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辉煌时代。据初步统计,全县从事歙砚、徽墨和徽派三雕有关产业的人员有2万余人,专门雕刻的“匠人”达8000多人。虽然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为传承和弘扬徽州民间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拥有一批优秀的人才,但也还存在学历普遍较低、缺乏文化内涵和创新意识、“艺术大师”和拔尖人才不多等问题。为此,要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精、尖的人才队伍,为传承和弘扬徽州优秀民间艺术夯实人力资源,主要途径是加大培训的力度:一是请进来培训,县文联和县民间文艺家协会聘请全国知名艺术家举办讲座培训活动;二是走出去培训,组织艺术家参加中国文联及其有关协会举办的艺术专业培训班,参加有关高等院校的艺术理论培训学习,以此增强文化内涵,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大力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基地。

根据国家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积极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大力扶持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途径是政府、艺术家和企业三方共同联动,政策和资金相互配套,推动基地建设。目前,我县已初步建成了“中国歙砚城”,进驻砚雕艺术大师工作室和艺术馆100余家,年产值近亿元。同时,正在规划建设“中国徽墨传习基地”和“中国徽派艺术产业园”,努力引进“大师工作室”,传承和带动产业的发展,为传承和弘扬徽州优秀民间艺术夯实基础设施。

三、设立奖励和帮扶机制,鼓励支持艺术创新。

歙砚、徽墨和徽派竹雕、木雕、砖雕等优秀的徽派民间艺术,之所以历经千百年而不衰,不仅是因为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契合了时代精神和美学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好这些优秀的徽派民间艺术,继而传承和发扬好徽文化?除了艺术家自身要研究探索、树立创新发展意识外,党委和政府也要通过设立奖励和帮扶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艺术创新。为此,歙县设立了“文学艺术奖”,其中特别设立了民间艺术奖项,鼓励艺术材料和艺术形式、艺术内涵等方面创新,支持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国家级奖项的申报和评比,获奖者由县政府给予重奖;同时,设立文艺发展基金,帮扶支持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规模发展。

作者:汪祖名

汪祖名,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第三期全国地县级文联负责人研修班校友,安徽省歙县文联主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