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县级四期校友赵宁章:“三三归一”兴文艺——谈巫山文艺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5-01-22 发布人: admin 字号: A A A

编者按: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已成功举办8期全国地县级文联负责人研修班(其中,两期为内蒙古自治区基层文联负责人委托培训班),总计600余人,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扎根人民的地县文艺工作是一个地区的风向标,也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价值导向。只有地县级文联负责人善于总结经验、解剖麻雀,因地制宜、举措得当,才能不断推动地方文艺繁荣发展。为此,研修院官网和官微将就“地县级文联负责人谈地方文艺发展”主题作系列发布,欢迎广大地县级文联负责人研修班校友积极建言。

赵宁章: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地县级四期校友、重庆市巫山县文联主席

近年来,伴随着《大美巫山》《丹青巫山》《翰墨巫山》《巫山文化丛书》《巫山作家丛书》先后问世,文艺创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究其主导因素,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首先,巫山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行到巫山必有诗”,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元稹的《离思》,刘禹锡的《竹枝词》,到舒婷的《神女峰》等等,都是历代名家泛游巫山留下的名篇佳作。尤其是高峡平湖的胜景形成后,伟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在巫山成为了现实。巫文化、巴文化、楚文化、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神女文化等自成体系,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巫山都是世界级的文化宝地。其次,巫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给文艺文化建设工作以足够的底气。2012年,“巫山县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出版扶持奖励基金”设立,每年由县财政预算安排30万,同时出台《巫山县优秀作品出版扶持奖励办法》,明确了由县委宣传部总体负责,县文联具体实施,大力扶持文艺创作。再次,本土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空前热情让文艺工作充满活力。前些年,巫山县文艺工作缺乏统筹、扶持,基本处于一盘散沙、自娱自乐的状态。如今,文艺工作的统筹服务更加到位,集中策划和研究的文艺领域更深更广,文艺界自主创作的作品日益增多,每年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的文艺作品超过百件,一批本土文艺爱好者还出版了涵盖摄影、绘画及声像等领域的个人专辑,取得了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客观审视巫山县的文艺工作,仍有三块短板不容忽视。一是文艺人才严重匮乏。优秀人才外流严重,本土人才培养困难,后备力量十分缺乏,不少传统文艺领域在青少年中出现人才断层。到目前为止,本县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仅50人左右,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不足10人。二是精品力作产出困难。本土作者的文艺精品不多,在外的影响力较弱。三是文化市场不够繁荣。民间文化市场不活跃,全民重视文艺文化的氛围还未形成,文艺产品的交易还未形成市场。

为解决短板,繁荣文艺,巫山县文联已着力实施三大举措。一是不遗余力地培养本土人才。常年开展“送文艺、送温暖、送祝福”和“特色文化进基层、健康文化进家园、传统文化进课堂”的“三送三进”活动。大力实施“123”人才培养计划,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让巫山县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突破100人,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达20人,县内文艺骨干达到300人。二是内外结合,借助外力创作文艺精品。先后邀请了梁上泉、王世光、罗中立、吕红文等名家来巫山创作。成功举办了“华文诗说名家国际论坛”、“西部作家三峡采风”等系列活动。还特别运用文艺扶持奖励基金向在外的巫山籍人士和创作的巫山作品倾斜。三是积极创新思路,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用心培育文艺市场,拓展文艺产业。2015年元旦前夕,我们主动同重庆新华集团联系,在巫山县城新华书店设立了“巫山文艺”本土作品专柜,集中展示并代售文艺产品,扩大文艺文化宣传,逐步培育文艺产品交易市场。

未来,相信通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巫山的文艺创作一定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文艺文化也一定能在群众中生根发芽,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打造中国文化名县”这一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根据中国·巫山网资料整理,后经作者本人确认)

 

第四期地县级班上赵宁章作主题发言

巫山县文联常年组织文艺下乡系列活动

 

巫山县文联组织的广场千人书画大赛现场

赵宁章(左一)陪同王世光、孟卫东等音乐名家在巫山小三峡采风

 

赵宁章近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