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次文代会校友代表中青四期陈涌泉畅谈体会
发布时间:2016-12-06 发布人: 陈涌泉 字号: A A A
开栏语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次文代会、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140余名校友作为代表参加了此次文代会、作代会。参会校友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并展开热烈讨论,畅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勇攀高峰” 的心得体会。从今天开始,本网特开设“响应时代召唤,勇攀文艺高峰”专栏,刊发部分校友的感言。


陈涌泉:文化自信是文艺创新的压舱石

陈涌泉代表会场留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代表着党对文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在倍感亲切、倍受鼓舞的同时,也倍感肩头责任的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四点希望,是指导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每一点都给我很深的感受。比如在“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中,总书记指出,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我的体会是,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文艺创新的压舱石,是文艺事业良性发展的定海神针。由此,我们的文艺创作、文艺事业才会不惧风吹浪打,不会迷失方向,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在我自己的创作历程中,就深深受益于文化自信。上世纪90年代初,戏曲处于低谷、戏曲消亡论甚嚣尘上。在一些剧作家纷纷转行之时,我却敢于逆势而上,进入剧团从事戏曲创作,就是因为我对民族艺术瑰宝——戏曲抱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而我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也是基于文化自信的支撑。比如在前些年我国戏剧界的“《赵氏孤儿》热”,从中直到地方、从戏曲到话剧、包括电影电视争相改编,但大多数昙花一现,演过一阵便束之高阁,根本原因就在于创作者对程婴等仁人志士舍生取义、诚信担当的精神产生了怀疑。一位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自己根本不相信程婴会牺牲自己的儿子去救助别人。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改编就不可避免滑向颠覆原著、消解崇高,割断与古人的精神血脉联系。一旦失去了文化自信,作品就失去了灵魂,剩下的只是平庸故事和冰冷的人物,自然得不到观众认可。

而我在创作豫剧《程婴救孤》时,坚信中华传统美德就活生生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坚信在举国婴儿面临灭顶之灾的危急关头,程婴等仁人志士是完全敢于牺牲,舍生取义的。有了这份文化自信,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积极挖掘和阐释程婴身上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结合时代精神和当代观众审美发展,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在《程婴救孤》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做到这些,作品自然就打通了古今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激活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密码,也建立了与世界不同民族沟通交流的精神桥梁。因此该剧才会久演不衰,演遍大陆、港澳台地区和欧、美、亚等世界多个国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不但都能看懂,而且都被深深感动。

在总书记讲话的感召下,我们文艺工作者要凝神聚力,以高度自信、高度自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真正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中青四期、海外四期 陈涌泉


校友名片

陈涌泉,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中青四期、海外四期校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戏剧作品有《程婴救孤》、《风雨故园》、《阿Q与孔乙己》等,主要影视作品有《程婴救孤》、《天职》、《咱们村的年轻人》、《阿Q与孔乙己》等。作品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大奖、文华剧作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