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一期苗阜:我对曲艺产业发展路径的一点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10-09 字号: A A A
       说曲艺产业,有点大。

       作为一名相声演员,我想借着这个平台,结合我自己十多年探索,谈谈“相声产业”走过的道路。既是回顾,也是思考。抛砖引玉,请诸位老师、前辈、专家、学者、朋友们多多批评指正。

苗阜(左)和搭档王声演出

       相声,作为一种口头语言表演艺术,从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统一的“曲艺”门类,从撂地抠饼开始,逐渐形成了体系相对完备、师承清晰的一门表演艺术形式。正如毛主席曾说的那样,“前人辛苦、后人幸福”,这里面我们要感谢前人的辛苦。

       我们也要感谢时代前进的洪流。今天我们能将相声作为一个产业、将曲艺作为一个产业来探索、来耕耘,得益于生逢其时的伟大时代。相声产业、曲艺产业,萌芽孕育于近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洪流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必将在新时代蓬勃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光添彩。

       以我近二十年摸索走过的相声发展之路来看,以产业化发展和运营一个艺术表演门类,在总体发展脉络上也吻合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导思想。

       举例来说,相声最初的产业化萌芽是被时代催生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声演员驻场演出,走市场化道路,逐渐开始形成受众规模,建立粉丝群。从最初的签名、合影开始,文创商品的重要性、必要性开始凸显。由此发端,音像摄录就渐渐显露其重要性。受众群体的形成、粉丝聚落的发展,如何引导、凝聚、团结就成为必然,而这种必然就导致了专业化“文化传播公司”的形成,围绕演员、演出活动的文化传播公司由此开始,一个产业的基础开始建立。在此基础上、作品的编创、演员的培养、线上线下演出活动、小剧场管理、大剧场演出、招商运营、文案编辑、文创设计、产品生产、宣传营销、音频视频的线上推广、微博微信运作、抖音直播等等开始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上下游衔接链条,一个完整的运营体系,由此,一个“产业”形成了。

       严格意义上,我们这种“曲艺产业”“相声产业”相较于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其他“产业”有很大区别。但相近之处在于,我们也有自己完整的体系和上下游链接,这是我们这个小的生态圈也能够被称为“产业”的原因。

苗阜(左)和搭档王声演出

       在这个生态圈、产业链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错误、弯路都是无法避免的,损失、挫折更是步步惊心。但是,咬着牙坚持下来,这个体系、生态链就形成了,从这个角度,“初心”的作用是最关键的。

       发展相声、传承相声、弘扬曲艺,这个“初心”的“因”就坚持把曲艺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否则,一门心思奔着“赚钱”去,不去经历一番“寒彻骨”,这“扑鼻的梅花香”也终将会是镜花水月、空梦一场。

       所以,缔造“曲艺产业”“相声产业”需要一大批发自真心爱好曲艺、爱好相声,能从艺术的传承发扬上立定脚跟的从业者,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坚守、投入才能逐渐构建起来。

       现代企业制度里面,有一个词,叫“企业愿景”,我很喜欢。愿景,说穿了,就是“目标”“方向”。我们自己打造和维系的“曲艺产业”“相声产业”的愿景在哪里呢?

       这些年来,我也在总结和思考,曲艺、相声作为口头语言表演艺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服务于城市乡村的工农大众,讴歌时代、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新时代曲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目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三十年都出不了一张好嘴”的口头文学表演艺术工作者,我们抱着“卖布头”“报菜名”的传统段子、噱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时代与观众,更无法适应于市场。作为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口头语言艺术表演形式,接地气、守正气、扬骨气应该成为我们曲艺艺术工作者的作品主流与核心价值观。从这个角度,实质上给我们指出了我们“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而如何能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让内容与时代衔接,寓教于乐,让观众从中感受到我们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是当前需要我们着手去做的紧迫工作。

苗阜在中国文联首期全国中青年文艺领军人才高研班学员讲坛中发言

       当下,抗疫英雄、全民抗疫、逆行者,北美疫情、发达国家甩锅等都是很好的曲艺素材,但是有亮点、突破点的曲艺作品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我们整个行业的短板、我们产业的短板,那就是作品创作投入不足、创作乏力,往根本上分析,是我们在整个“曲艺产业”“相声产业”上培育创作型人才的工作亟待改观。

       从这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两句话实质上说到了“产业”发展瓶颈和点子上,也是我们整个曲艺产业、相声产业的发展核心所在。正本清源,从创作入手、从传统着眼,重创作、强表演,用好作品说话,是我们这个产业能够做大做强的根本点,也是我们的愿景所在。

       当前,我发起的“西北相声人才培育中心”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对这个项目,我的初心就是建立一个曲艺人才教育综合体,希望能够用开放的思想、全方位的眼光,高站位、高起点建立一个曲艺创作、表演人才的梯队化培养平台,逐渐补上曲艺教育投入不足、创作型人才短缺、表演型人才系统提高不足的“产业短板”。在这里,我衷心地恳请各位曲艺界的前辈、老师、朋友们给予关心与支持,让我们共同为中国曲艺艺术、中国相声的蓬勃发展携手同心、戮力前行!

       校友简介

       苗阜,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领军一期校友,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陕西省委宣传部“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2007年创办西安民间社团“青曲社”,创作、表演相声400余段,编导小品30多个,代表作有相声《礼仪漫谈》《满腹经纶》《歪批山海经》等。

编辑 | 教学科研处 许文彬

分享到: